中丞
1.漢代禦史大夫下設兩丞,一稱禦史丞,一稱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為名。
東漢以後,以中丞為禦史臺長官。
明清時用作對巡撫的稱呼。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禦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禦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
清梁章鉅《稱謂錄·巡撫》:“明正統十四年,命都察院右僉都禦史鄒來學巡撫順天、永平二府……今巡撫之稱中丞,蓋沿於此。”
清錢大昕《內閣侍讀嚴道甫傳》:“畢中丞沅巡撫陝西,招至官齋,為文字交。”
2.指宮官,內官。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琵琶》:“文宗朝,有內人鄭中丞,善胡琴。”原註:“中丞,即宮人之官也。”
阅读:182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