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跂
1.蟲爬行貌。跂,通“蚑”。
《漢書·東方朔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顏師古註:“跂跂,行貌也。”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一日昧爽,小龍者出連綱之舟尾,有柁工之婦不識也,謂是蜥蜴。撥置之,則跂跂又緣柁而上。”
清樂鈞《耳食錄二編·文壽》:“蜥蜴見履,若甚怒,躍下嚙履,裂之,跂跂緣壁間。”
2.比喻摸索前行。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序》:“萬百億千縫掖俊民,跂跂脈脈而望,篝燈而求明,囊螢而自珍。”
3.行進平緩貌。跂,通“伎”。
《詩·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維足伎伎”毛傳“伎伎,舒貌。謂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唐陸德明釋文:“伎,本亦作‘跂’。”
元李好文《感誌賦》:“鹿之斯奔兮,其足跂跂。”
阅读:97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