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
宛字的筆畫:8畫;
I
w·n
ㄨㄢˇ
〔《廣韻》於阮切,上阮,影。〕
1.曲折,彎曲。
《莊子·知北遊》:“紛乎宛乎,魂魄將往。”
成玄英疏:“紛綸宛轉,並適散之貌也。”
唐杜牧《長安送友人遊湖南》詩:“楚南饒風煙,湘岸苦縈宛。”
2.指使彎曲。
《西京雜記》卷四:“宛脩頸而顧步,啄沙磧而相懽。”
3.委曲順從。參見“宛如”、“宛然”。
4.微小貌。
《詩·小雅·小宛》:“宛彼鳴鳩,翰飛戾天。”
毛傳:“宛,小貌。”
宋歐陽炯《浣溪沙》詞之二:“天碧羅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宛風如舞透香肌。”
5.猶仿佛。
《詩·秦風·蒹葭》:“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生上車,行可數裏,復出大城,宛是昔年東來之途,山川原野,依然如舊。”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六·放生池》:“範一日至院中,堂宇宛與夢中相似。”
6.謂清楚地。又為果然。
《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張乙﹞夢見一美人衣服華麗,自來薦枕,夢中納之。及至醒來,此婦宛在身邊。”
7.量詞。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天曉諸人入市》:“其賣麥麵,秤作一布袋,謂之‘一宛’;或三五秤作一宛。用太平車或驢馬馱之,從城外守門入城貨賣。”
8.通“苑”。死貌;枯萎貌。
《詩·唐風·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屢;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毛傳:“宛,死貌。”
馬瑞辰通釋:“‘宛’即‘苑’之假借,《淮南·本經訓》:‘百節莫苑’,高註:‘苑,病也。’《俶真訓》‘形苑而神壯’,高註:‘苑,枯病也。’”晉潘嶽《笙賦》:“棗下纂纂,朱實離離,宛其落矣,化為枯枝。”
《南史·徐勉傳》:“古往今來,豪富繼踵,高門甲第,連闥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誰室?”清鈕琇《觚賸·酒兵》:“百年幾遇月中秋,宛其死矣空悲咽。”一說,猶假如。參閱劉淇《助字辨略》卷三。
9.通“苑”。苑囿。
《管子·五行》:“然則天為粵宛,民足財,國極富,上下親,諸侯和。”
郭沫若等集校引張佩綸雲:“‘粵’當作‘奧’,《廣雅·釋詁》‘奧,藏也’……‘宛’本作‘苑’(《莊子·天地》釋文),《白虎通》‘苑囿,養萬物者也’。
《老子》‘道者萬物之奧’。此言以天為萬物之奧苑,故養長蕃實秀大。”
10.姓。
春秋有宛春。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II
yuān
ㄩㄢ
〔《廣韻》於袁切,平元,影。〕
1.古時楚國地名。
秦昭襄王置縣。治所在今河南南陽。
戰國時為楚著名鐵產地。
秦以後每為南陽郡治所。
《漢書·地理誌上》:“南陽郡……縣三十六:宛,故申伯國。有屈申城。縣南有北筮山。戶四萬七千五百四十七。有工官、鐵官。”
2.參見“宛惱”。
3.見“宛雛”。
III
yùn
ㄩㄣˋ
〔《集韻》委隕切,上隱,影。〕
通“蘊”。
積聚。參見“宛財”、“宛暍”、“宛藏”。
IV
yù
ㄩˋ
〔《集韻》紆勿切,入迄,影。〕
通“鬱”。
V
yuè
ㄩㄝˋ
〔《集韻》於月切,入月,影。〕
通“黦”。
黃黑色。參見“宛黃”。
阅读:148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