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
簡體壩字的筆畫:7畫;繁體壩字筆畫:24畫。
(壩,壩)
bà
ㄅㄚˋ
〔《集韻》必駕切,去禡,幫。〕
1.攔截水流的建築物,用以擡高水位、積蓄水量、修建水庫以及造田等。
宋單鍔《吳中水利書》:“而其河自西壩至東壩十六裏有餘。”
劉耀《依靠合作化開展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由於壩有這些優點,所以群眾對打壩的興趣特別大。”
韶華《梁上君子》:“水位已經上漲到二二四公尺的高程了!離我們的攔河大壩壩頂隻有四公尺了!”
2.堤岸。參見“壩田”。
3.壩子;平地。
清阮元《西臺》詩:“登臺萬丈列蒼巖,遠見層坡近平壩。”
阮福註:“滇人呼嶺路皆曰坡,凡平土皆呼曰壩子。”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二部分一:“門口是一片連五開間的飯鋪,進去是一片空壩。”
4.建築在水中近岸的地方,以引導水流、保護堤岸的水工建築物。如:丁壩、順壩。
5.方言。沙灘;沙洲。
6.通“耙”。
元鄭光祖《智勇定齊》第一摺:“俺是莊農人家出身,如今農忙時節,為兒的耕田壩地去了。”
阅读:113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