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
涕字的筆畫:10畫;
tì
ㄊ〡ˋ
〔《廣韻》他計切,去霽,透。〕
〔《廣韻》他禮切,上薺,透。〕
1.眼淚。
《易·離》:“出涕沱若,戚嗟若。”
《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橫。”
李善註:“自眼出曰涕。”
宋陸遊《聞雨》詩:“夜闌聞急雨,起坐涕交流。”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花姑子》:“女傲不為禮,含涕逕出。”
2.哭泣。
《說文·水部》:“涕,泣也。”
晉劉琨《重贈盧諶》詩:“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宋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詞:“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張鴻漸》:“方氏驚起,不信夫歸,詰證確實,始挑燈嗚咽而出。既相見,涕不可仰。”
3.鼻涕。
《素問·解精微論》:“泣涕者腦也……故腦滲為涕。”
王冰註:“鼻竅通腦,故腦滲為涕流於鼻中矣。”
漢王褒《僮約》:“咋索仡仡,扣頭兩手自搏,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
4.指擤鼻涕。
阅读:176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