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交近攻
【成語】:遠交近攻
【拼音】:yuǎn jiāo jìn gōng
【解釋】: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時戰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資策略。後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示例】:莫若以納遼之幣歸之於金,坐復燕雲故土,正合~之計。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七回
【近義詞】:
【反義詞】:
【語法】:作主語、定語、賓語;用於戰爭等
【英文】:befriend distant states while attacking those nearly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向宰相張祿討教治國方略,張祿說秦國有天然屏障與兵車,勢力足夠號令諸侯,最近攻打遙遠的齊國,這是一個大錯,應該采取遠交近攻的政策,先前已有魏國打擊中山結果讓趙國吞並中山,秦王采用他的計謀
(遠交近攻,遠交近攻)
結交遠邦,進攻近國。本是戰國時範雎為秦國采用的一種外交策略,秦國用它達到了併吞六國、建立統一王朝的目的。後亦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繆乎?”明王世貞《與擴廓帖木兒書》之二:“有事則遠交近攻,合從連衡,以恤鄰國,以保宗社。”
張恨水《金粉世家》第二四回回目:“遠交近攻一家連竹陣,上和下睦三婢鬧書齋。”
阅读:198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