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
惑字的筆畫:12畫;
huò
ㄏㄨㄛˋ
〔《廣韻》胡國切,入德,匣。〕
1.疑惑;懷疑。
《孟子·公孫醜上》:“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
《史記·伯夷列傳》:“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宋曾鞏《本朝政要策·任將》:“取董遵誨於仇讎,取姚內斌於俘虜,皆用之不惑。”
清葆光子《物妖誌·獸類·狐》:“鄭子甚惑之,不思其他。”
2.糊塗,令人不解。
《孟子·離婁下》:“鄉鄰有鬥者,被髮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進退無所據而信奉之,亦且惑矣。”
明方孝孺《王子文字解》:“人不修其可傳者,惟名字之務美,寧非惑歟!”
3.迷戀。
《詩·衛風·碩人序》:“莊公惑於嬖妾。”
《新唐書·後妃傳下·武宗王賢妃》:“帝稍惑方士說,欲餌藥長年,後寖不豫。”
宋洪邁《夷堅丁誌·臨邛李生》:“元夕觀燈,惑一遊女,隨其後不暫捨。”
4.指迷惑。
清惲敬《讀晏子一》:“其為書,淺隘不足觀覽,後之讀書者未必為所惑。”
5.迷失。
《漢書·李廣傳》:“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惑失道,後大將軍。”
顏師古註:“惑,迷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逐末之儔,蔑棄其本,雖讀千賦,愈惑體要。”
6.亂,昏亂。
《孫子·謀攻》:“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梅堯臣註:“不知治軍之務,而參其政,則眾惑亂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肥水》:“﹝苻堅﹞望山上草木,鹹為人狀。此即堅戰敗處,非八公之靈有助,蓋苻氏將亡之惑也。”
7.佛教稱煩惱為惑。
《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存軀者惑,理勝則惑亡。”
李善註:“惑,煩惚也。”
8.通“或”。
《墨子·明鬼下》:“請惑聞之見之。”
孫詒讓間詁:“惑,與或通。”
阅读:156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