囷
囷字的筆畫:8畫;
qūn
ㄑㄩㄣ
〔《廣韻》去倫切,平真,清。〕
1.圓形穀倉。
《周禮·考工記·匠人》:“囷窌倉城。”
鄭玄註:“囷,圜倉。”
賈公彥疏:“方曰倉,圜曰囷。”
《詩·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新唐書·突厥傳下》:“蘇祿略人畜,發囷貯。”
《資治通鑒·唐昭宗龍紀元年》:“徐溫獨據米囷,為粥以食餓者。”
2.用以指類囷倉形之物。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五十裏,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
郝懿行箋註:“言草木屯聚如倉囷之形也。”
唐宋之問《自衡陽至韶州謁能禪師》詩:“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閉。”
3.捆束;聚攏。
《釋名·釋宮室》:“囷,綣也,藏物繾綣束縛之也。”
清魏源《城守篇·守備下》:“其有大樹及竹木囷積者,皆攻城之具也,或除或禁,或運入之。”
4.回旋,圍繞。參見“囷囷”、“囷輪”。
阅读:127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