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
簡體蕩字的筆畫:9畫;繁體蕩字筆畫:15畫。
(參見盪,蕩)
簡體蕩字的筆畫:9畫;繁體蕩字筆畫:15畫。
(蕩,蕩)
I
dàng
ㄉㄤˋ
〔《廣韻》徒朗切,上蕩,定。〕
1.搖動;擺動。
《左傳·僖公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
南朝梁蕭子雲《春思》詩:“春風蕩羅帳,餘花落鏡奩。”
明孫蕡《湖州樂》詩:“吳姬畫舫小於斛,蕩槳出城沿月回。”徐遲《黃山記》:“他在飛騰,在蕩秋千。”
2.引申為動搖。
《左傳·莊公四年》:“將齊,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楊伯峻註:“蕩,動搖。”
《荀子·勸學》:“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
3.震蕩;激蕩。
《禮記·樂記》:“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
鄭玄註:“蕩,猶動也。”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水之無聲,風蕩之鳴。”
清王夫之《示侄我文》:“空花奪目,驚波蕩魄。”
劉肖無《彭海群》:“在你小小的心海裏,蕩起了一點波瀾。”
4.引申為萌動。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是月也,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
鄭玄註:“蕩,謂物動萌牙也。”
5.流,排泄。
《周禮·地官·稻人》:“稻人掌稼下地,以瀦畜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
鄭玄註:“杜子春讀蕩為和蕩,謂以溝行水也。”
6.洗滌。
《西遊記》第四六回:“小和尚一向不曾洗澡,這兩日皮膚燥癢,好歹蕩蕩去。”
7.蕩滌;清除。
《禮記·昏義》:“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脩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
鄭玄註:“蕩,蕩滌,去穢惡也。”
晉張協《雜詩》之一:“秋夜涼風起,清氣蕩暄濁。”
宋葉適《紹興府新置二莊記》:“越之西皆海,水怒防失,冒寶盆,隳白楊市,兩縣間蕩為滄溟。”
《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尉遲敬德﹞得了這股財帛,纔有力量輔佐唐太宗東蕩西除,做了元勛世胄。”
郭沫若《女神·沙上的腳印三》:“海潮喲,別要蕩去了沙上的腳印!”
8.毀壞;破壞。
《國語·周語下》:“夫周,高山、廣川、大藪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蕩以為魁陵、糞土、溝瀆。”
9.恣縱;放蕩不羈。
《書·畢命》:“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
《論語·陽貨》:“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漢枚乘《七發》:“列坐縱酒,蕩樂娛心。”
宋司馬光《投壺新格》:“蕩而無度,將以自敗。”
茅盾《子夜》三:“男人和女人扭在一堆,笑的更蕩。”
10.誘惑;迷惑。
漢荀悅《申鑒·政體》:“聽言責事,舉名察實,無或詐偽,以蕩眾心。”
前蜀朱希濟《妖妄傳·素娥》:“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來,亦以多言蕩公之心,將興李氏。”
《明史·儒林傳二·賀欽》:“近如王振、曹吉祥、汪直等……或引左道,進淫巧,以蕩上心。”
11.平坦。
《詩·齊風·南山》:“魯道有蕩,齊子由歸。”
毛傳:“蕩,平易也。”
12.引申為平等。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使天下人人歸於一致,社會之內,蕩無高卑,此其為理想誠美矣。”
13.廣大。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
14.引申為渺茫。
《荀子·儒效》:“道過三代謂之蕩。”
楊倞註:“道過三代已前,事已久遠,則為浩蕩難信也。”
15.寬恕。
唐元稹《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賊軍奄至,暫被脅從,狂寇既平,再蒙恩蕩。”
16.閑逛。
《西遊記》第五回:“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至慧﹞一路胡思亂想,行一步,懶一步,慢騰騰的蕩至寺中。”
《雪巖外傳》第四回:“天已晚了,也沒甚去處,咱們不如蕩到慶餘堂去坐坐。”
17.沖撞;沖殺;觸碰。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虎﹞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
明楊慎《古今風謠·隋大業長白山謠》:“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參見“蕩舟”。
18.淺水湖;沼澤。
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之十四:“湖蓮舊蕩藕新翻,小小荷錢沒漲痕。”
《水滸傳》第十九回:“又行不到兩條港汊,隻聽得蘆花蕩裏打呼哨。”
清魏源《東南七郡水利略敘》:“太湖匯源水之來,湖所不能容者,則亞而為蕩,為漾,為茆,為澱。”
魯迅《朝花夕拾·範愛農》:“第二天打撈屍體,是在菱蕩裏找到的。”
19.心悸。一種心動加速的癥狀。
南朝齊褚澄《褚氏遺書·本氣》:“心虛則氣入而為蕩,肺虛則氣入而為喘。”
20.同“簜”。大竹。
《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蕩輔之。”
鄭玄註:“杜子春雲:‘蕩當為帑。’謂以函器盛此節。或曰:英蕩,畫函。”按,《後漢書·百官誌三》劉昭註引晉幹寶曰:“英,刻書也。蕩,竹箭也。刻而書其所使之事,以助三節之信。”
21.姓。
春秋宋有蕩澤。見《左傳·成公十五年》。
II
tàng
ㄊㄤˋ
〔《廣韻》他浪切,去宕,透。〕
通“趟”。
量詞。
《西遊記》第九六回:“擂鼓敲鐃,吹笙撚管……打一回,吹一蕩,朗言齊語開經藏。”
III
tāng
ㄊㄤ
〔《集韻》他郎切,平唐,透。〕
古水名。即今之湯水,在河南省湯陰縣北境。
阅读:166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