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
祠字的筆畫:9畫;
cí
ㄘˊ
〔《廣韻》似茲切,平之,邪。〕
1.祭名。春祭。
《詩·小雅·天保》:“禴祠烝嘗。”
毛傳:“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
《爾雅·釋天》:“春祭曰祠。”
《說文·示部》:“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從示,司聲。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幣。”
王筠句讀:“《公羊·桓公八年傳》註:‘薦尚韭卵。’盧諶《祭法》:‘春祠用脯。’又曰:‘春祠用曼頭、餳餅、髓餅、牢丸。’”
2.祭祀。
《書·伊訓》:“伊尹祠於先王。”
陸德明釋文:“祠,祭也。”
孔穎達疏:“祠則有主有屍,其禮大;奠則奠器而已,其禮小。奠祠俱是享神,故可以祠言尊。”
《史記·楚世家》:“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弔祠於秦。”
《漢書·高帝紀下》:“過魯,以太牢祠孔子。”
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諸齋祠先輩》:“太學諸齋,各祠本齋之有德行者。”
明陳繼儒《珍珠船》卷三:“羅霄山有石井,天旱祠之,以木投井中即雨。”
3.得福而後祭神報謝。
《周禮·春官·小宗伯》:“大災,及執事禱祠於上下神示。”
鄭玄註:“求福曰禱,得求曰祠。”
《周禮·春官·喪祝》:“以祭祀禱祠焉。”
賈公彥疏:“祈請求福曰禱,得福報賽曰祠。”
4.祠堂;廟。
漢袁康《越絕書·德序外傳記》:“越王句踐既得平吳,春祭三江,秋祭五湖,因以其時為之立祠,垂之來世,傳之萬載。”
《漢書·宣帝紀》:“修興泰一、五帝、後土之祠,祈為百姓蒙祉福。”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泗水》:“吏民親事,皆祭亞父於居巢廳上。後更造祠於郭東,至今祠之。”
5.“祠祿”的省稱。
宋俞文豹《吹劍四錄》:“侍郎鄭丙目為偽學,﹝朱晦庵﹞遂以祠去。”
宋嶽珂《桯史·湯岐公罷相》:“湯岐公思退相高宗,紹興三十一年以煩言罷。
洪文安遵在翰苑當直,例作平語,諫官隨而擊之,以祠去。”
《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十一年》:“會浚以母老乞祠,乃有是命。”
阅读:121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