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而不聞

ok8.org > 成語大全 > 聽而不聞

【成語】:聽而不聞

【拼音】:tīng ér bú wén

【解釋】: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出處】:《老子》第十四章:“聽之不聞名曰希。”《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示例】:就隻再芳芳姐姐一心隻想學課,隻怕是~。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

【近義詞】:視而不見、漠不關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漠不關

【英文】:turn a deaf ear to

【法文】:écouter d'une oreille distraite

【德文】:so tun,als ob man nicht gehǒrt habe

(聽而不聞,聽而不聞)

1.《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後以“聽而不聞”謂聽了與沒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或漠不關心。

《鏡花緣》第九十回:“這個大家都知,就隻再芳姐姐一心隻想學課,隻怕是聽而不聞。”

茅盾《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盡磨滅的羞恥心,還有他的患得患失根性,都在這一剎那間爆發;劉玉英下面的話,他簡直是聽而不聞。”

2.謂聽力有限,不聞聲響。

《管子·君臣上》:“雖有明君,百步之外,聽而不聞。”

尹知章註:“耳聽有所極。”

阅读:1479

●聽而不聞(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