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
眼字的筆畫:11畫;
I
y·n
〡ㄢˇ
〔《廣韻》五限切,上產,疑。〕
1.視覺器官。通稱眼睛。
《易·說卦》:“其於人也,為寡髮,為廣顙,為多白眼。”
孔穎達疏:“為多白眼:取躁人之眼,其色多白也。”
《莊子·盜跖》:“比幹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
唐韓愈《自袁州還京行次安陸先寄隨州周員外》詩:“面猶含瘴色,眼已見華風。”
茅盾《創造》二:“舊同學不得要領似的睜大了驚異的眼。”
2.親見。亦泛指觀看。
漢揚雄《法言·重黎》:“﹝伍子胥﹞謀越諫齊,不式,不能去,卒眼之。”
汪榮寶義疏:“眼之字用此,謂死而猶欲親見吳亡以為快也。”
金王世賞《立春後十日登樓》詩:“今日登樓眼,風煙倍覺新。”
3.以目監視。參見“眼同”、“眼看”。
4.眼光;眼力。
《史記·孔子世家》:“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魯迅《書信集·致宮竹心》:“上海或北京的收稿,不甚講內容,他們沒有批評眼,隻講名聲。”如:獨具隻眼;慧眼識英雄。
5.耳目;眼線。
《水滸傳》第四七回:“這酒店卻是梁山泊新添設做眼的酒店。”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汪秀才﹞就與都司討此人去做眼,事成之後,再奉五十金。”
清薛福成《陳處置哥老會匪片》:“其案較為難辦,惟有廣購眼,平心訪察。”
6.見證。
《古今小說·任孝子烈性為神》:“﹝大尹﹞教地方公同作眼,將梁公家家財什物變賣了。”
《水滸傳》第十八回:“當下便差八個做公的,一同何濤、何清連夜來到安樂村,叫了店主人做眼,逕奔到白勝家裏。”
7.指孔;洞穴。
唐杜甫《石筍行》:“古來相傳是海眼,苔蘚蝕盡波濤痕。”
宋楊萬裏《和王司法雨中惠詩》之二:“一尊往慰風雨晚,莫管帶圍寬一眼。”
《西遊記》第二四回:“﹝金擊子﹞上邊有眼,繫著一根綠絨繩兒。”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裏面是五寸來長的一個鐵筒兒……那頭兒卻有五個眼兒。”
葉聖陶《北上日記·一月十六日》:“視手表之帶眼,手臂消瘦矣。”
8.指漏洞;缺點。
張天翼《畸人手記·新與舊》:“你講鰲哥挑眼,你就不要拿些眼來讓他挑呀,你把這眼填起來罷。”
9.喻指水沸騰時泛起的氣泡。
宋蘇軾《試院煎茶》詩:“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明陸樹聲《茶寮記·烹點》:“煎用活火,候湯眼鱗鱗起,沫餑鼓泛,投茗器中。”
10.指硯石的眼狀暈紋。
宋蘇易簡《硯譜》:“端石有眼者最貴,謂之鴝鵒眼。石文精美,如木有節,今不知者乃以為石病。”
宋何薳《春渚紀聞·吳興許採五硯》:“又一端石玉堂樣者授余,深紫色,無眼。”
元王惲《玉堂嘉話》卷五:“比歲所貢方硯者五,皆以尺為準,然止於巖石之中品,或有眼,工人輒鏨去之,恐異日復求,不可必致也。”
11.指孔雀羽毛末端的圓紋。
《清會典事例·禮部·冠服》:“貝子冠服:凡貝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六,上銜紅寶石,戴三眼孔雀翎。”
《清會典事例·禮部·冠服》:“鎮國公冠服……戴雙眼孔雀翎。”
12.指植物枝條上的嫩芽。
唐韓鄂《歲華紀麗·二月》:“蘭芽吐玉,柳眼挑金。”
宋梅堯臣《依韻和歐陽永叔同遊近郊》:“洛水橋邊春已迴,柳條蔥蒨眼初開。”
13.圍棋用語。指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間的空格,對手不能下子處。
唐元稹《酬孝甫見贈》詩之七:“無事拋棋侵虎口,幾時開眼復聯行。”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曲中有務頭,猶棋中有眼,有此則活,無此則死。”
14.指事物的關鍵精要處。
宋陳師道《答魏衍黃預勉余作詩》詩:“句中有眼黃別駕,洗滌煩熱生清涼。”
宋葉適《題鄭大惠詩卷》詩:“吟中得眼萬象通,浪吹狂歌總休歇。”
《官場現形記》第三六回:“他起初還想賴,後來被家兄點了兩句眼,他無話說了。”
孫犁《白洋澱紀事·石猴》:“我沒賣過古董,我也懂這個眼,這是化石的;化石猴兒。”
15.指樂曲中的節拍。
清方以智《物理小識·天類》:“瑟實以配琴,笙實以和管箎,豈有不合止於版眼而可聽者哉?”如:一板三眼。
16.量詞。用於泉、井或池等。
唐谷神子《博異誌·陰隱客》:“每巖中有清泉一眼,色如鏡;白泉一眼,白如乳。”
《西遊記》第三八回:“這是一眼井。”
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樓窗下面臨著一眼方池,池裏的水快要全乾了。”
17.量詞。用於房屋、窯洞等。
《水滸傳》第七四回:“隻有兩眼房,空著一眼,一眼是個山東貨郎,扶著一個病漢賃了。”
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七章:“炮火震坍了幾眼破柴窯。”
II
wěn
ㄨㄣˇ
〔《集韻》魚懇切,上混,疑。〕
謂如大眼之突出。
《周禮·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
鄭玄註:“眼,出大貌也。”
林尹註:“謂如大眼之凸出也。”
阅读:194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