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
掬字的筆畫:11畫;
jū
ㄐㄩ
〔《廣韻》居六切,入屋,見。〕
“匊”的今字。
1.兩手相合捧物。
《左傳·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為,鼓於軍中曰:‘先濟者有賞。’中軍、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楊伯峻註:“先乘舟者恐多乘,或恐敵人追至……故先乘者以刀斷攀者之指。舟中之指可掬,言其多也。
《晉世家》雲:‘晉軍敗,走河,爭渡,船中人指甚眾,’即述其義。掬音菊,《說文》有臼字,雲‘叉手也’,實為掬之本字,像兩手相合捧物之形。”
《禮記·曲禮上》:“受珠玉者以掬。”
唐於良史《春山夜月》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明徐復祚《投梭記·逃避》:“假饒掬盡湘江水,難洗今朝滿面羞。”
何大愚《餵!詩人》詩:“掬起一捧凜冽的泉水,它將會沖去淤泥汙垢。”
2.置於“可”後,謂可以用手捧住。多用以描寫景色鮮明或情緒充溢。
唐羅隱《秋夕對月》詩:“夜月色可掬,倚樓聊解顏。”
宋洪邁《夷堅乙誌·海中紅旗》:“舟人擺手令勿語,愁怖之色可掬。”
《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況又映著兩岸竹樹,翠色可掬。”
張恨水《啼笑因緣》第五回:“看著鳳喜那樣含睇微笑的樣子,覺得她那嬌憨可掬的模樣兒,決不是秀姑那樣老老實實的樣子可比。”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章:“接著宋鬱彬笑容可掬地又轉向滿屯說:‘咱們請的這位女先生真是請著啦。’”
3.卷起;卷縮。
唐於鵠《古詞》:“素絲帶金地,窗間掬飛塵。”參見“掬縮”、“掬蹙”。
4.抓取,取。
宋趙汝適《諸番誌·真臘》:“取雜肉羹與飯相和,用右手掬而食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鬥爭資料·安徽南陵縣商人罷市鄉民聚眾滋擾》:“今聞該處飢民,至掬草根樹皮以為食。”
5.掀;翹起。
《西遊記》第六九回:“行者道:‘避妖樓何在?’說不了,隻見兩個太監,拿兩根紅漆杠子,往那空地上掬起一塊四方石板。國王道:‘此間便是。’”
《西遊記》第二四回:“若像往常在高老莊時,把嘴朝前一掬,把耳兩頭一擺,常嚇殺二三十人哩。”
吳組緗《山洪》五:“四狗子坐在石牌上,掬著嘴,輕輕吹著他手裏的呢帽。”
6.量詞。猶捧。指兩手相合所能捧的量。或謂為古一升或半升。
《小爾雅·廣量》:“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謂之掬。”
宋鹹註:“掬,半升也。”
葛其仁疏證:“舊註一升也。”
《南史·何點傳》:“點少時嘗患渴利……夢一道人,形貌非常,授丸一掬,夢中服之,自此而差。”
唐谷神子《博異誌·陰隱客》:“又至白泉眼,令與漱之。味如乳,甘美甚。連飲數掬。似醉而飽。”
魯迅《花邊文學·推己及人》:“他於是就像一個落難小生,縱使並無作品,也能從看客贏得一掬一掬的同情之淚。”
阅读:120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