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民字的筆畫:5畫;
I
mín
ㄇ〡ㄣˊ
〔《廣韻》彌鄰切,平真,明。〕
1.人。泛指人類。
《詩·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朱熹集傳:“民,人也。”
《左傳·成公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孔穎達疏:“民者,人也。”
《論語·季氏》:“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天文斯觀,民胥以傚。”
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民之初生,固若禽獸夷狄然。”
2.平民,百姓,人民。與君、官對稱。
《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詩·大雅·假樂》:“宜民宜人,受祿於天。”
朱熹集傳:“民,庶民也。”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文選·張衡〈東京賦〉》:“民忘其勞,樂輸其財。”
薛綜註:“民,謂百姓也。言民不以力役為勞苦,不以財賦為損費。”
宋葉適《紀綱一》:“丞相、禦史雖統攝天下,刺史、司隸雖督察郡國,而守、相皆得自為。兵其兵也,民其民也,財其財也,極其所治,無不可者,有進而授首,無退而掣肘。”
章炳麟《參議員論》:“議員者,其實非民之代表也,不受僦費於民,而受月俸於政府,此特民選之議郎耳,猶官吏屬也。”
3.上古指臣,在官位者。
《易·繫辭下》:“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韓康伯註:“《經》雲民而註雲臣者,臣則民也。
《經》中對君故稱民。”
《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亦欲效人,以尚賢使能為政,高予之爵而祿不從也。夫高爵而無祿,民不信也。”
4.指從事某種職業的人。
《書·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國語·齊語》:“四民者,勿使雜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令夫士,群萃而州處。”
《漢書·食貨誌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顏師古註引韋昭曰:“此民謂士工商也。”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二三:“國賦三升民一鬥,屠牛那不勝栽禾!”如:漁民,牧民。
5.指民心;民俗。
《易·屯》:“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孔穎達疏:“既能以貴下賤,所以大得民心也。”
《商君書·更法》:“聖人不易民而教者,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功成。”
高亨註:“易民,指改革人民的禮俗等。”
6.猶我。自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崔正熊詣都郡。都郡將姓陳,問正熊:‘君去崔杼幾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陳恒。’”
《魏書·司馬衍傳》:“嶠食盡,貸於陶侃。
侃怒曰:‘……今比戰皆北,良將安在?今若無食,民便欲西歸。’”
7.清統治者對漢族官員封爵的稱謂。區別於滿貴族和旗籍,實為一種歧視。參見“民公”。
8.舊時戶籍的類別。
《清史稿·食貨誌一》:“其戶之別,曰軍,曰民,曰匠,曰竈。”
9.民間的;非軍事的。參見“民謠”、“民俗”、“民屯”。
10.方言。蚊蟲。
宋高似孫《緯略》卷一:“東方朔《蚊賦》曰:‘長喙細身,晝伏夜存。其屬惡煙,為掌所捫。臣朔愚戇,名之曰民。’……《潘子真詩話》載:紫姑神《蚊賦》曰:‘其來繽繽紛紛,如煙如雲。嘗聞之,秦謂之蚋,楚謂之民。’”
11.通“命”。
《墨子·非命下》:“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
於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新證二》:“民,應讀作命,民、命並明母字。信乎其大顯著,惟天命不能葆也。
王景羲亦疑天民或即天命之聲訛,是也。”
II
mián
ㄇ〡ㄢˊ
〔《正字通》音眠〕
1.參見“民民”。
2.通“眠”。
晉楊方《合歡詩》:“齊彼蛩蛩獸,舉動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併棺民。”
阅读:261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