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註
1.流瀉;澆灌。
漢班固《西都賦》:“源泉灌註,陂池交屬。”
晉葛洪《抱樸子·審舉》:“燎火及室,不奔走灌註,而揖讓盤旋,吾未見其焚之自息也。”
宋葉適《朝議大夫秘書少監王公墓誌銘》:“公開渠港五百餘裏,漕輓通流,灌註一郡。”
清李漁《閑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如田疇之水,務與禾苗相稱,所需幾何則灌註幾何。”
2.引申指思想、知識等的輸入。
郭沫若《十批判書·孔墨的批判》:“他是把仁道的新精神灌註在舊形式裏面去了。”
葉聖陶《倪煥之》二八:“勉強灌註的知識並不真切,須要自身體驗得來的才真切。”
3.指思想、精神等集中。
郭沫若《屈原》附錄《<屈原>與<釐雅王>》:“尤其在寫完一幕以後,我的意識或下意識,即灌註在這最末一景。”
張天翼《包氏父子》二:“打了個呵欠,那位先生又全神灌註在那張紙上。”
阅读:101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