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復
(平復,平復)
1.痊愈;復原。
《韓詩外傳》卷十:“諸扶輿而來者,皆平復如故。”
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五:“以酒糊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清黃遵憲《寄女》詩:“兩頰旋深窩,而今漸平復。”
魯迅《故事新編·理水》:“已經平復下去的疙瘩,這時忽然針刺似的痛起來了。”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她心中的傷痕並沒有平復,可是為了腹中的小兒,和四大媽的誠懇的勸慰,她已決定不再隨便的啼哭或暗自發愁。”
2.恢復平靜;使平靜。
《史記·梁孝王世家》:“太後聞之,立起坐飧,氣平復。”
《水滸傳》第一一八回:“盧俊義已在歙州城內行宮歇下,平復了百姓,出榜安民,將兵馬屯駐在城裏。”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那事已經平復,仍舊立的是他二令郎。”
3.猶平定。
宋李上交《近事會元·唐德宗興元元年》:“賊泚平復,府庫空虛。”
4.平而重叠。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繹山》:“兗州鄒繹山南面平復,東西長數十步,廣數步,其處生梧桐,傳以《禹貢》‘繹陽孤梧’者也。”
阅读:218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