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
拌字的筆畫:8畫;
I
pān
ㄆㄢ
〔《廣韻》普官切,平桓,滂。〕
〔《廣韻》蒲旱切,上緩,並。〕
1.捨棄;豁出。
《方言》第十:“拌,棄也。
楚凡揮棄物謂之拌。”
宋吳潛《滿江紅·懷李安》詞:“邂逅聊拌花底醉,遲留莫管城頭角。”
2.謂耗費。
清黃宗羲《張元岵先生墓誌銘》:“海昌有窮經之士二人。曰朱康流、張元岵。短簷破屋,皆拌數十年之力。曉風夜雨,沈冥其中。”
3.摧殘。
唐溫庭筠《春日偶作》詩:“夜間猛雨拌花盡,寒戀重衾覺夢多。”
4.放,撒。參見“拌嬌”。
II
pàn
ㄆㄢˋ
〔《集韻》普半切,去換,滂。〕
通“判”。
分開;剖割。
《呂氏春秋·古樂》:“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為十五弦之瑟。”
高誘註:“拌,分。”
《呂氏春秋·論威》:“今以木擊木則拌,以水投水則散。”
高誘註:“拌,析也。”
《史記·龜策列傳》:“鐫石拌蚌,傳賣於市;聖人得之,以為大寶。”
司馬貞索隱:“拌,音判。判,割也。”
III
bàn
ㄅㄢˋ
1.攪和;調勻。
明馬愈《馬氏日抄·回回香料》:“回回茶飯中自用西域香料,與中國不同。其拌俎醢用馬思答吉,形類地榭,極香。”
《紅樓夢》第四一回:“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
張恨水《夜深沈》第十七回:“這碗裏還有些鹵,夠拌一碗麵的。”
2.裝扮。
明馬歡《瀛涯勝覽·蘇門答剌國》:“其國風俗淳厚,言語、婚喪、穿拌、衣服等事,皆與滿剌加國相同。”
3.拌嘴,爭吵。
《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玉樓見兩個拌的越發不好起來。一面拉起金蓮,往前邊去,卻說道:‘……你起來,我送你到前邊去罷!’”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時外邊都曉得庫裏失了銀子,盡來探問,到拌得口乾舌碎。”
《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姑娘,你聽,這隔壁又拌起來了。”
阅读:120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