呶
呶字的筆畫:8畫;
I
náo
ㄋㄠˊ
〔《廣韻》女交切,平肴,娘。〕
1.喧鬧;喧嘩。
《詩·小雅·賓之初筵》:“賓既醉止,載號載呶。”
朱熹集傳:“呶,讙也。”
漢王褒《僮約》:“﹝奴﹞出入不得騎馬載車,踑坐大呶。”
《新唐書·裴耀卿傳》:“今酣呶朝夕,胖肆自安,非愛人憂國者,不可不察。”
清錢謙益《祭於忠肅公文》:“譬彼大廈,風雨漂搖,主伯偃臥,僕夫號咷;雖則號咷,亦不是力,或咀或呶。”
2.多言。參見“呶呶”。
3.嘆詞。表示要對方註意。
丁西林《三塊錢國幣》:“呶,看罷,就是同這個一模一樣的一隻花瓶。”
劉賓雁《在橋梁工地上》:“﹝他﹞拿出一大本文件遞給我,胸有成竹地說:‘呶,都在這裏頭了,兩年計劃。’”
II
n·
ㄋㄨˇ
凸出,翹起。
茅盾《林家鋪子》四:“壽生說著,就把嘴向裕昌祥那邊呶了一呶。”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嘴唇一呶)你叫他們在門房裏等著去吧。”
吳組緗《山洪》十四:“﹝新娘﹞向她丈夫連連呶著嘴,做眼色。”
阅读:125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