欻
欻字的筆畫:12畫;
I
xū
ㄒㄩ
〔《廣韻》許勿切,入物,曉。〕
1.忽然。
《關尹子·五鑒》:“惟一我心,則意者塵往來爾,事者欻起滅爾。”
《文選·張衡〈西京賦〉》:“神山崔巍,欻從背見。”
薛綜註:“欻之言忽也。”
南朝梁範縝《神滅論》:“夫欻而生者必欻而滅,漸而生者必漸而滅。”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之一:“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宋王安石《食黍行》:“謂言黍熟同一炊,欻見隴上黃離離。”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九山王》:“欻見舍宇華好,嶄然一新。”
2.輕舉貌。
《文選·張衡〈思玄賦〉》:“欻神化而蟬蛻兮,朋精粹而為徒。”舊註:“欻,輕舉貌。”一說,疾貌。
《後漢書·張衡傳》唐李賢註:“欻,疾貌也。”
北周衛元嵩《元包經·仲陽》:“娣媦欻,姊姒勿勿。”
蘇源明傳:“娣媦欻,少女升也;姊姒勿勿,中女降也。”
3.動貌。參見“欻欻”。
II
chuā
ㄔㄨㄚ
象聲詞。如:他們排好了隊伍,走起來欻欻的,非常整齊。參見“欻砉”。
阅读:101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