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前字的筆畫:9畫;
I
qián
ㄑ〡ㄢˊ
〔《廣韻》昨先切,平先,從。〕
1.與“後”相對,謂正面的或位次在頭裡的。
《書·顧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唐韓愈《廣宣上人頻見過》詩:“天寒古寺遊人少,紅葉窗前有幾堆。”
2.與“後”相對,謂較早的或過去的。
《孟子·梁惠王下》:“前以士,後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史記·高祖本紀》:“足下前則失鹹陽之約,後又有彊宛之患。”
唐韓愈《題哀辭後》:“蓋哀歐陽生之不顯榮於前,又懼其泯滅於後也。”
孫犁《淡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前承問寫傳記的方法,這固然不是我所能說得完全的。”
3.謂未來的。參見“前期”。
4.向前行進;前去。
《莊子·盜跖》:“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募軍中壯士所善願從者數十人,及出壁門,莫敢前。”
《漢書·史丹傳》:“其後,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弔。”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九章:“當然,在兩軍混戰時,縱然是勇往直前的人,也難免背上受傷。”
5.引導。
《儀禮·特牲饋食禮》:“屍謖祝前,主人降。”
鄭玄註:“前,猶導也。”參見“前王”。
6.猶進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謝太傅與王文度共詣郗超,日旰未得前。”
《晉書·儒林傳·劉兆》:“嘗有人著靴騎驢至兆門外,曰:‘吾欲見劉延世。’兆儒德道素,青州無稱其字者,門人大怒。
兆曰:‘聽前。’”
《魏書·高允傳》:“允持疑不為,頻詔催切。
允乞更一見,然後為詔。詔引前。”
7.預先;事前。
《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宋陸遊《朝議大夫張公墓誌銘》:“臨事前見逆決,若燭照龜蔔,無秋毫疑滯。”
II
ji·n
ㄐ〡ㄢˇ
〔《集韻》子淺切,上獮,精。〕
通“翦”。
1.淺黑色。參見“前樊”。
2.消滅。
《吳子·論將》:“進道易,退道難,可來而前;進道險,退道易,可薄而擊。”
阅读:193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