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逸

逸字的筆畫:11畫;

〡ˋ

〔《廣韻》夷質切,入質,以。〕

亦作“劮”。

1.奔跑。

《國語·晉語五》:“﹝張侯﹞乃左並轡,右援枹而鼓之,馬逸不能止,三軍從之。”

韋昭註:“逸,奔也。”

漢揚雄《解嘲》:“往昔周網解結,群鹿爭逸。”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甲編卷一:“宇文泰與侯景戰河上,馬逸墜地。”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九:“暴徒呼號一聲便就逸去。噪嚷著,呼號著,又到別處去攢聚。”

2.逃亡;逃跑。

《左傳·桓公八年》:“隨侯逸,鬥丹獲其戎車,與其戎右少師。”

杜預註:“逸,逃也。”

《北史·齊紀上·高祖神武帝》:“見一赤兔,每搏輒逸,遂至迥澤。”

清毛奇齡《打虎兒行》:“虎驚顧兒舍父逸,深林風草皆無色。”

葉聖陶《窮愁》:“其黠者則反身而走,入於後園,園墻圮,通於隘巷,警吏追之,逸其三。”

3.疾速。

《文選·張衡〈南都賦〉》:“足逸驚飆,鏃析毫芒。”

呂延濟註:“逸驚飆,言馬足疾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驚才風逸,壯誌煙高。”

宋王安石《兩馬齒俱壯》詩:“一馬裂銜轡,奔嘶逸風雷。”

4.釋放。

《左傳·成公十六年》:“苗賁皇徇曰:‘蒐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復戰。’乃逸楚囚。”

杜預註:“逸,縱也。”

《左傳·襄公十五年》:“﹝子罕﹞良司臣而逸之,託諸季武子,武子寘諸卞。”

杜預註:“賢而放之。”

明馮夢龍《智囊補·兵智·祖逖等》:“﹝嶽飛﹞顧諜作失意狀,頓足而入,陰令逸之。”

5.散失;亡失。

《後漢書·儒林傳序》:“採求闕文,補綴漏逸。”

唐柳宗元《武功縣丞廳壁記》:“凡官署舊記壁壞文逸,而未克繼之者。”

《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鎮等引兵出戰,驃騎將軍農自西津濟,與鎮等夾擊,大破之”元胡三省註:“農,燕之驃騎大將軍,此逸‘大’字。”

6.隱遁。

《文選·謝靈運〈會吟行〉》:“東方就旅逸,梁鴻去桑梓。”

呂向註:“旅,獨也,言獨為隱逸。”

宋秦觀《論議下》:“其後聘門不行於列國,學《詩》之士逸於布衣,於是賢人失誌之賦與屈原《離騷》之詞作矣。”

7.指隱士。

《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訪諸故老,搜揚潛逸。”

張銑註:“平蜀之後,搜舉逸人。”

《宋書·孔琳之傳》:“舉逸拔才,務農簡調。”

唐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詩:“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8.超過,超越。

三國魏曹植《玄暢賦》:“逸千載而流聲,超貴黎而度俗。”

《文選·曹植〈七啟〉》:“忽躡景而輕騖,逸奔驥而超遺風。”

李周翰註:“逸奔,皆過也。”

謝彬《民國政黨史·正式國會時代之政黨》:“政府而有逸出常軌者,則吾黨認為公敵,不為阿附。”

9.超逸;閑放。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景純豔逸,足冠中興。”

唐皎然《詩式·辨體》:“體格閒放曰逸。”

《老殘遊記》第十回:“六七八段,間以曼衍,愈轉愈清,其調愈逸。”

清朱錫《幽夢續影》:“鶴令人逸,馬令人俊,蘭令人幽,松令人古。”

清劉熙載《藝概·文概》:“太史公文,韓得其雄,歐得其逸。”

10.閑適;安樂。

《國語·吳語》:“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處以念惡。”

韋昭註:“逸,樂也。”

《宋書·劉敬宣傳》:“今我往勞困,彼來甚逸。”

唐元稹《和樂天〈贈樊著作〉》:“遂我一身逸,不如萬物安。”

清汪徵遠《上蓮花庵》詩:“更羨孤雲逸,松顛自往來。”

11.放縱;淫荒。

《書·大禹謨》:“罔遊於逸,罔淫於樂。”

孔穎達疏:“逸為縱體。”

《漢書·吳天劉濞傳》:“陛下多病誌逸,不能省察。”

顏師古註:“逸,放也。”

《後漢書·文苑傳上·傅毅》:“於戲君子,無恆自逸。”

《北史·魏曲陽侯素延傳》:“中山平,拜幽州刺史,豪奢放逸,左遷上谷太守。”

明高啟《勸農文》:“復召父老廷對宣諭,唯恐爾民荒逸惰遊以陷於罪,德甚厚也。”

12.浮靡。參見“逸聲”。

13.美麗。參見“逸女”、“逸麗”。

14.過失。

《書·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

孔傳:“逸,過也。”

蔡沈集傳:“逸,過失也。”

阅读:3117

●逸(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