憚
簡體憚字的筆畫:11畫;繁體憚字筆畫:15畫。
(憚,憚)
I
dàn
ㄉㄢˋ
〔《廣韻》徒案切,去翰,定。〕
“單”的被通假字。亦作“譂”。
1.畏難;畏懼。
《詩·小雅·綿蠻》:“豈敢憚行,畏不能趨。”
鄭玄箋:“憚,難也。”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序》:“兵士憚遠役,遂反,攻其府。”
唐韓愈《送靈師》詩:“尋勝不憚險,黔江屢洄沿。”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蓋自起義以來,不憚勞瘁,盡心竭慮,百計圖維。”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我雖不憚荒涼,但若購買食物,須奔波數裏,則亦居大不易耳。”
2.威盛。
《荀子·致仕》:“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戰國策·秦策四》:“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王之威亦憚矣。”
王念孫《讀書雜誌·戰國策一》:“憚者盛威之名……此言秦之威盛,非謂六國憚秦之威也。”
3.敬畏。
《漢書·東方朔傳》:“昔伯姬燔而諸侯憚。”
顏師古註引應劭曰:“憚,敬也,敬其節直也。”
宋蘇軾《陳公弼傳》:“自王公貴人,皆嚴憚之。”
4.見“憚漫”。
5.通“癉”。勞苦。
《詩·小雅·小明》:“心之憂矣,憚我不暇。”
毛傳:“憚,勞。”
陸德明釋文:“勞也……亦作癉。”
《韓非子·三守》:“惡自治之勞憚。”
陳奇猷集釋引孫楷第曰:“憚讀為癉。”
6.通“亶”。誠信。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鄉黨之間觀其信憚也。”
王引之《經義述聞·大戴禮記三》:“憚,讀為‘亶’。亶,誠也,信也,故與信連文……亶、憚古同聲。”
7.通“殫”。斃命。
《楚辭·招魂》:“君王親發兮憚青兕。”
聞一多校補:“憚讀為殫……‘青兕憚’即青兕斃耳。”
8.通“坦”。顯明。參見“憚明”。
9.通“坦”。安。參見“憚憚”。
II
dá
ㄉㄚˊ
〔《集韻》當割切,入曷,端。〕
通“怛”。
驚駭。
《周禮·考工記·矢人》:“參分其羽以設其刃,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
鄭玄註:“故書憚或作‘怛’。”
陸德明釋文:“憚,音怛。”
《文選·張衡〈西京賦〉》:“驚魍魎,憚蛟蛇。”
薛綜註:“驚、憚,謂皆使駭怖也。”
《新唐書·羅藝傳》:“時突厥放橫,藉藝威名欲憚虜。”
阅读:159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