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竄
(流竄,流竄)
1.到處亂跑;轉徙。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一》:“君臣失禮,政教陵遲,犯法者眾,亡命流竄而不擒獲。前後相積,布滿山野。”
梁啟超《論俄羅斯虛無黨》:“此千人而在山谷耶,或可以事前而不為多魚之漏,其奈運械之路絕,而流竄之勢窮,充其量不過陷數四之州縣,麋爛百數十裏之生靈。”
《論晚明“流寇”》:“最後到了李自成在一六四三年渡漢江陷荊襄後,恍然於統治集團的庸劣無能,才決定建立一新政權。從此便攻城守地,分置官守,作爭奪政權的步驟,一反過去流竄的作風。”
2.流放。
唐韓愈《杏花》詩:“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金王若虛《五經辨惑下》:“逮舜之世而後有流竄放殛之事,猶不盡置之死,蓋古人之重殺如此。”
郭沫若《天地玄黃·向普希金看齊》:“他以他那叛逆的思想被沙皇政府監視,過流竄生活。”
阅读:109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