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
砲字的筆畫:10畫;
(砲,炮)
pào
ㄆㄠˋ
〔《集韻》披教切,去效,滂。〕
1.兵器的一種。本是用來發射石彈的機械裝置,後發展成為金屬管狀火器,用火藥發射金屬彈頭。
三國魏曹叡《善哉行·我徂》:“發砲若雷,吐氣成雨。”
《元史·工藝傳·亦思馬因》:“亦思馬因相地勢,置砲於城東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
明馮夢龍《智囊補·兵智·火老鴉》:“流賊劉七等舟泊狼山下,蘇人有應募獻計用火攻,其名火老鴉,藏藥及火於砲,水中發之。”
《續資治通鑒·宋度宗鹹淳九年》:“未幾,阿爾哈雅率總帥索多等移破樊工具以向襄陽,一砲中其譙樓,聲如震雷。”
《明史·兵誌四》:“古所謂砲,皆以機發石。
元初得西域砲,攻金蔡州城,始用火。”
王闓運《陳夷務疏》:“今夷船煤火未發,則莫能使行;砲須人運,而重不可舉。”參見“炮”。
2.炮石。
宋陳規《守城錄》卷一:“金人廣列壘石砲座,尋碑石、磨盤、石羊虎為砲。”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近時陳規守安州,以泥為砲,城亦終不可下。”
明湯顯祖《牡丹亭·繕備》:“敢大金家早晚來無狀,打貼起砲箭旗槍。”參見“砲石”。
3.炮擊。
清魏源《聖武記》卷一:“夏四月,我軍隔江砲壞方國安營竈。”
清魏源《聖武記》卷九:“砲沈其十餘舟,生禽八百,散其脅從千有四百,獲牛馬器械無算。”
4.爆竹的簡稱。參見“砲粲”。
5.方言。量詞。多用於成堆成捆的東西。
《新華日報》1943.8.4:“春荒,是想象不到的嚴重。坡裏的霜桑葉被掃來吃光了……連蠶沙(餵蠶剩下的桑葉梗和蠶屎)都賣到二十元一砲(二十五斤)。”
阅读:123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