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嘗
(未嘗,未嘗)
1.未曾,不曾。
《論語·雍也》:“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宋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群臣接。”
《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孺人想著外甥女兒,雖然傍著兄嫂居住,未嘗許聘人家。”
《老殘遊記》第七回:“我自從掛牌委署斯缺,未嘗一夜安眠。”
2.用於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使語氣委婉。猶沒有。
《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
唐元稹《崔弘禮鄭州刺史》:“敕:朕讀《詩》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嘗不三復沈吟。”
明劉基《季民湖山義塾記》:“今予幸藉先人餘業,以自免於凍餒,未嘗不惴惴於吾身。”
3.用於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使語氣委婉。猶並非,未必。
《漢書·賈山傳》:“又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天下未嘗亡士也。”
明李贄《答周西巖》:“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嘗不可使之知也。”
郭沫若《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魯迅誠然是一位現實主義的偉大作家,但未嘗沒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的成分。”
阅读:126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