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
魅字的筆畫:14畫;
mèi
ㄇㄟˋ
〔《廣韻》明祕切,去至,明。〕
1.舊時迷信認為物老變成的精怪。
《左傳·宣公三年》:“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杜預註:“魅,怪物。”
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
唐韓愈《劉生》詩:“青鯨高磨波山浮,怪魅炫耀堆蛟虯。”
《警世通言·福祿壽三星度世》:“你不得疑惑,我即非鬼,亦非魅,我乃是人。”
2.鬼怪。
《荀子·解蔽》:“﹝涓蜀梁﹞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見其影,以為伏鬼也,卬視其髮,以為立魅也。”
晉幹寶《搜神記》卷二:“帝偽使三人為之,侯乃設法,三人登時仆地無氣。帝驚曰:‘非魅也。朕相試耳。’”魯迅《墳·摩羅詩力說》:“後有魅來降曼弗列特,而曼忽以意誌制苦,毅然斥之曰:‘汝曹決不能誘惑滅亡我。’”
3.媚,迷惑。
《孔叢子·陳士義》:“然內懷容媚諂魅,非大丈夫之節也。”魅,一本作“魅”。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蔣生一見大驚,不覺喊道:‘來魅吾的,是這個妖物呀!’”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一:“吉安角妓冬兒,居漕倉鹽橋之東,有同居某氏婦,為妖所魅,始如夢魘。”
阅读:148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