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延

ok8.org > 詞典 > 遷延

(遷延,遷延)

1.退卻,後退。

《左傳·襄公十四年》:“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伯遊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乃命大還。

晉人謂之遷延之役。”

杜預註:“遷延,卻退。”

《西京雜記》卷五:“敞遷延負牆,俛揖而退。”

宋王禹偁《單州成武縣行宮上梁文》:“露封章而三進,對旒冕以遷延。”

清錢謙益《劉濡恩授承德郎敕》:“無使泛舟之師,終為遷延之役。”

2.徘徊;停留不前貌。

《戰國策·楚策四》:“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漢司馬相如《美人賦》:“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艷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

宋沈遼《任社娘傳》:“使者時行屏間,社故為遺其犬者,竊出捕之,悚懼,遷延戶傍。”

清魏源《聖武記》卷二:“茍官兵長驅,則澧州、常德、湘陰迎刃立解……而諸軍遷延不進,又不力扼虎渡口,致松滋上遊賊舟救至。”

3.拖延。多指時間上的耽誤。

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臨門送節制,以錫通天班。破者以族滅,存者尚遷延。”

《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如遷延日久,姜維兵到,我軍危矣。”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你是有田的,還是遷延著不付,怪不得別人的賬,今年是這樣的難收!”

4.倘佯;自由自在、毫無拘束的樣子。

《淮南子·主術訓》:“明堂之制,有蓋而無四方,風雨不能襲,寒暑不能傷,遷延而入之,養民以公。”

高誘註:“遷延,猶倘佯也。”

南朝齊謝朓《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詩:“弱腕纖腰,遷延妙舞。”

姚錫鈞《病中作》詩:“初花點綴渾成世,一笑遷延不記年。”

阅读:1393

●遷延(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