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三字的筆畫:3畫;
I
sān
ㄙㄢ
〔《廣韻》蘇甘切,平談,心。〕
“參”的被通假字。
1.數詞。二加一所得。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
《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唐韓愈《送張道士序》:“三獻書,不報,長揖而去。”
2.三倍。
《周禮·考工記·廬人》:“凡兵無過三其身。過三其身,弗能用也。”三其身,謂三倍其身長。
3.終。
漢揚雄《太玄·進》:“三歲不還。”
範望註:“三,終也……山川高險,終歲不還,以諭難也。”
《後漢書·袁紹傳》:“結恨三泉。”
李賢註:“三者,數之小終,言深也。”
4.指曆中九宮的第三宮,即東方震位。
《素問·五常政大論》:“蕭飋肅殺,則炎赫沸騰,眚於三。”
王冰註:“火為木復,故其眚在東。三,東方也。”
5.指天、地、人。
《國語·周語下》:“紀之以三,平之以六。”
韋昭註:“三,天、地、人也。”
6.指君、父、師。
《國語·晉語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韋昭註:“三,君、父、師也。”
7.指三星。
《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毛傳:“三,心。”
《詩·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毛傳:“三星,參也。”
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參見“三星”。
8.指三皇。
漢袁康《越絕書·篇敘外傳記》:“興敗有數,承三繼五。”
《南齊書·禮誌上》:“漢崇儒雅,幾致刑厝,而猶道謝三、五者,以其致教之術未篤也。”
9.指三王。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上鹹五,下登三。”
顏師古註:“言漢德與五帝皆盛,而登於三王之上也。”
10.哲學用語。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以稱天地氣合而生萬物的和氣。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1.姓。
元有三保,官翰林學士。見《元史·順帝紀三》。
II
sān
ㄙㄢ
sàn
ㄙㄢˋ
〔《廣韻》蘇暫切,去闞,心。〕
多次;再三。
《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時,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誌焉。”
清黃遵憲《送女弟》詩:“阿母性慈愛,愛汝如珍珠,一日三摩挲,未嘗離須臾。”參見“三思”
阅读:160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