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精字的筆畫:14畫;
jīng
ㄐ〡ㄥ
〔《廣韻》子盈切,平清,精。〕
1.純凈的好米。
《論語·鄉黨》:“食不厭精。”
劉寶楠正義:“精者,善米也。”
《莊子·人間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
王先謙集解引司馬彪曰:“簡米曰精。”
2.舂糙米為精米。
《楚辭·離騷》:“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以為粻。”
王逸註:“精,鑿也。”
3.引申為精製。
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夫婦人之禮,精五飯,羃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矣。”
4.純粹;精粹;精華。
《易·乾》:“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孔穎達疏:“六爻俱陽,是純粹也,純粹不雜是精靈,故雲純粹精也。”
高亨註:“色不雜曰純,米不雜曰粹,米至細曰精。此用以形容天德,是其引申義。”
唐崔塗《過長江賈島主簿舊廳》詩:“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經此處倍傷情。”
5.精密;嚴密。
《公羊傳·莊公十年》:“精者曰伐。”
何休註:“精,猶精密也。”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足下興有餘力,且與僕悉索還往中詩,取其尤長者……博搜精掇,編而次之,號《元白往還詩集》。”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賢佞能精別,恩讎不浪施。”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就因為觀察不精,因而品題也不確。”
6.指日月星辰之屬。
《文選·張衡〈東京賦〉》:“辨方位而正則,五精帥而來摧;尊赤氏之朱光,四靈懋而允懷。”
薛綜註:“五精,五方星也。”
《後漢書·光武帝紀贊》:“九縣飆回,三精霧塞。”
李賢註:“三精,日、月、星也。”
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昴宿垂芒,德精降祉。”
7.清朗;光明。
《史記·天官書》:“天精而見景星。”
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精謂清朗。”
《漢書·李尋傳》:“日月光精,時雨氣應。”
顏師古註:“精,謂光明也。”
三國魏曹植《棄婦詩》:“天月相終始,流星沒無精。”
8.明潔。
《國語·周語上》:“袚除其心,精也;考中度衷,忠也。”
韋昭註:“精,潔也。”
《國語·楚語下》:“玉帛為二精。”
韋昭註:“明絜為精。”
9.明白;鮮明。
《戰國策·魏策四》:“今攻韓之管,國危矣,未卒而移兵於梁,合天下之從,無精於此者矣。”
鮑彪註:“精,猶明。”
唐元稹《山枇杷》詩:“天高萬裏看不精,帝在九重聲不徹。”
10.銳利。
《呂氏春秋·簡選》:“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選練角材,欲其精也。”
高誘註:“精,猶銳利。”
《史記·穰侯列傳》:“夫戰勝暴子,割八縣,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計之工也,天幸為多矣。”
唐元稹《授王播中書侍郎平章事兼鹽鐵使制》:“重委操剸,鋩刃益精。”
11.敏銳;機靈。
《國語·晉語一》:“甚精必愚。”杜鵬程《夜走靈官峽》:“這小家夥精得很哪!”
12.隱微奧妙。
《呂氏春秋·大樂》:“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彊為之,謂之太一。”
三國魏劉劭《人物誌·利害》:“術家之業……其道先微而後著,精而且玄。”
唐柳冕《答衢州鄭使君論文書》:“心有所感,文不可已,理有至精,詞不可逮,則不足當君子之褒。”
13.純一;精誠。
《管子·心術下》:“形不正者德不來,中不精者心不治。”
尹知章註:“精,誠至之謂也。”
《淮南子·修務訓》:“官禦不厲,心意不精。”
高誘註:“精,專也。”
14.深到;精通。
《管子·霸言》:“故精於謀,則人主之願可得而令可行也;精於刑,則大國之地可奪,彊國之兵可圉也;精於權,則天下之兵可齊,諸侯之君可朝也。”
《世說新語·德行》“梁王、趙王”劉孝標註引晉傅暢《晉諸公贊》:“楷(裴楷)特精《易》義。”
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
《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不但會,並且精。”
15.精氣。
《管子·內業》:“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
《淮南子·天文訓》:“天先成而地後定,天地之襲精為陰陽。”
高誘註:“襲,合也;精,氣也。”
漢劉向《說苑·辨物》:“至於大水及日蝕者,皆陰氣太盛而上減陽精。”
16.精神;精力。
《莊子·在宥》:“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
《史記·刺客列傳》:“今太子聞光盛壯之時,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漢王充《論衡·命祿》:“信命者則可幽居俟時,不須勞精苦形求索之也。”
嚴復《原強》:“窮精眇慮,垂數十年而著一書,名曰《物類宗衍》。”
17.精液。
《易·繫辭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18.精靈;靈魂。
《荀子·賦》:“血,氣之精也;誌,意之榮也。”
楊倞註:“精,靈。”
漢王充《論衡·無形》:“漢興,老父授張良書,已化為石,是以石之精為漢興之瑞也。”
漢王充《論衡·書虛》:“五帝三王無祐,孔子之死獨有天報,是孔子之魂聖,五帝之精不能神也。”
19.妖怪。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九:“寬窺二翁形狀非人……問:‘汝等何精?’翁走,寬呵格之,化為二蛇。”
唐谷神子《博異誌·崔玄微》:“玄微乃悟諸女曰姓楊、李、陶,及衣服顏色之異,皆眾花之精也。”
《封神演義》第二五回:“孰知原來是一陣狐貍精。那精連飲兩三大杯,把尾巴掛將下來,月下明明的看得是實。”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鄉裏人的迷信,隻要樹木一過於龐大了便要成精,能在人身上作崇。”
20.引申為受妖精惑害。
《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鬧華光廟》:“服生說道:‘本廟華光菩薩最靈感,原在廟裏被精了,我們備些福物,做道疏文燒了,神道正必勝邪,或可救得。’”
21.指瘦肉,精肉。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脯臘》:“作度夏白脯法……用牛、羊、獐、鹿肉之精者。”
《水滸傳》第三回:“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見些精的在上面。”
22.甚;極。
《呂氏春秋·至忠》:“夫惡聞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
高誘註:“精,猶甚。”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十四:“她夾著她的一條精薄的麻花被子,冒著雪走了。”
23.光,全無。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摺:“還有精著腿,無個褲兒穿的。”
《紅樓夢》第九七回:“難道他個女孩兒家,你還叫他赤身露體,精著來,光著去嗎?”
24.通“睛”。
《荀子·解蔽》:“瞽者仰視而不見星,人不以定有無,用精惑也。”
漢劉向《說苑·辨物》:“﹝靈龜﹞……蛇頭龍翅,左精象日,右精象月。”
《漢書·王莽傳中》:“莽為人侈口蹶顄,露眼赤精,大聲而嘶。”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三:“面如傅粉,然鬚髮與目中精色盡金黃。”
25.通“情”。感情;心情。
《荀子·修身》:“體倨固而心執詐,術順(慎)墨而精雜汙。”
楊倞註:“精當為情。”
梁啟雄簡釋:“荀卿書情精多互通。”
26.通“菁”。花。
《文選·宋玉〈風賦〉》:“將擊芙蓉之精。”
李善註:“《廣雅》曰:‘菁,華也。’精與菁古字通。”
27.姓。
漢有精暢。見《曹全碑》碑陰題名。
阅读:239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