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
抹字的筆畫:8畫;
I
m·
ㄇㄛˇ
〔《廣韻》莫撥切,入末,明。〕
1.塗敷,塗抹。
唐杜甫《北征》詩:“學母無不為,曉粧隨手抹。”
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道士即取小瓢子傾藥一粒,如菉豆子大,呵氣抹於徽宗瘡上,遂揖而去。”
巴金《春》一:“月光在淡灰色的瓦上抹了一層銀色。”
2.塗掉;除去。
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上:“上試制科於宣政殿,或有詞理乖謬者,即濃筆抹之至尾。”
《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起初裏中傳個好名,叫做‘孝弟許武’,如今抹落了‘武’字,改做‘孝弟許家’。”
清鄭燮《沁園春·恨》詞:“毀盡文章抹盡名。”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三十:“蕭隊長瞅著名單,又把李毛驢……等等的名字抹了。”
3.細切;砍割。
宋蘇軾《春菜》詩:“茵陳甘菊不負渠,鱠縷堆盤纖手抹。”
宋洪巽《暘谷漫錄》:“﹝廚娘﹞徐起,切抹批臠,慣熟條理,真有運斤成風之勢。”
《元典章·刑部四·故殺》:“這張千戶起去了,著刀子把那吳縣令抹死了來。”
《老殘遊記》第五回:“說罷,袖中掏出一把飛利的小刀,向脖子上隻一抹,就沒有了氣了。”
4.碰;摸。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摺:“我和你待擺手去橫行,管教他抹著我的無乾淨。”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摺:“倉廒府庫,抹著便富。”
《金瓶梅詞話》第五二回:“他便和金蓮抹牌,抹了一回。”
《紅樓夢》第七回:“一時吃過了飯,尤氏、鳳姐、秦氏等抹骨牌,不在話下。”
5.輕微的痕跡。多與“一”連用,猶一片。
唐羅虯《比紅兒》詩之十七:“一抹濃紅傍臉斜,粧成不語自攀花。”
宋林逋《淮甸南遊》詩:“數抹晚霞憐野笛,一篩寒雨羨沙禽。”
清納蘭性德《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詞:“猶記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
茹誌鵑《高高的白楊樹》:“一抹夕陽斜照在飼養場的門墻上。”
6.一掃而過;掃視。
宋蘇軾《玉樓春》詞:“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摺:“胡伶淥老不尋常,偷睛望,眼挫裏抹張郎。”
元張可久《錦橙梅》曲:“兀的不風韻煞人也嗏!是誰家?我不住了偷睛兒抹。”
《西遊記》第三四回:“那大聖口裏與八戒說話,眼裏卻抹著那兩個妖魔。”
7.見“抹剌”。
8.見“抹貼”。
II
mò
ㄇㄛˋ
〔《廣韻》莫撥切,入末,明。〕
亦作“瀎”。
1.輕按。彈奏弦樂器的一種指法。
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
宋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詞:“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
元王士熙《李宮人琵琶引》:“龍柱雕犀錦面妝,春風一抹綵絲長。”
2.把和好了的泥或灰塗上後再用抹子弄平。
3.緊貼;緊束。
唐劉言史《觀繩伎》詩:“銀畫青綃抹雲髮,高處綺羅香更切。”
後蜀毛熙震《浣溪沙》詞:“靜眠珍簟起來慵,繡羅紅嫩抹酥胸。”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西湖主》:“各以紅綃抹額,髻插雉尾。”
4.謂蒙住。
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一》:“皇甫玉善相人,至以帛抹眼,摸其骨體,便知休咎,百不爽一。”
5.緊挨著轉彎;轉。
元王曄《桃花女》楔子:“轉過隅頭,抹過屋角。”
《水滸傳》第七二回:“﹝李逵﹞取路登程,抹過濟州,路經滕州,取單州,上曹州來。”
劉白羽《戰鬥的幸福》:“話剛說完,就聽見外面啪啪啪啪槍聲火急火燎地響起來。他一抹身不見了。”
6.彎下,低著。
《古今小說·張古老種瓜得文女》:“文女引義方入去相見,大伯即時抹著腰出來。”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長行騾子是走慣了的,便一抹頭,一個跟一個的走進店來。”
7.平坦的牧場。亦指平坦。
《金史·兵誌》:“金初因遼諸抹而置群牧,抹之為言無蚊蚋、美水草之地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大路……有的地方坡度很抹,有的地方很陡。”原註:“抹,陡的反義詞。北方土話。”
III
mā
ㄇㄚ
1.擦;揩拭。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二摺:“快與我抹下淺盆,磨下刀刃。”
洪深《趙閻王》第一幕:“打臉水,倒尿壺,沏開水,抹桌子,大冷的天守著夜……這還不樂!”
2.用手按著向某一方向移動。
《西遊記》第五二回:“你看他更不取下,轉往上抹了兩抹,緊緊的勒在胳膊上。”
《老殘遊記》第五回:“吳氏就從手上抹下一副鐲子,遞給陳頭。”
巴金《春》二:“淑英略略洗了一會兒就站起來,用手去抹頭髮。”
3.突然改變。指由和氣變得嚴厲。
《老殘遊記》第十三回:“天明問他要討個兩數銀子的體己,他就抹下臉來。”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八章:“當著郭振山的面,都抹不開臉。”
阅读:198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