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不顧身
【成語】:奮不顧身
【拼音】:fèn bù gù shēn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示例】:部下弟子,雖不敢謂久經訓練,有勇知方,惟大義所在,卻是~。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十五回
【近義詞】:舍生忘死、萬死不辭
【反義詞】:畏縮不前、貪生怕死
【歇後語】:茅坑裏打架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勇往直前
【英文】: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s safety
【日文】:生命の危険(きけん)をも顧みず奮(ふる)って突進(とっしん)する
【法文】:se lancer à corps perdu
【德文】::die eigene Sicherheit auβer acht lassen
【俄文】:самоотвéрженно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李陵奉漢武帝之命率兵抗擊匈奴,由於寡不敵眾,被迫投降匈奴。朝中大臣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太史令司馬遷認為李陵肯定會奮不顧身為國解難,不到萬不得已時不會投降的,司馬遷受到酷刑,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
《梁書·武帝紀上》:“復誓旅江甸,奮不顧身……剋殲大憝,以固皇基。”
《明史·李鉞等傳贊》:“胡世寧奮不顧身,首發奸逆,危言正色,始終一節。”徐遲《牡丹》六:“她們都是英勇的,高尚的,奮不顧身的。”
阅读:155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