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
1.周代距王城百裏謂之郊,三百裏謂之野。統稱“郊野”。
《周禮·秋官·蠟氏》:“凡國之大祭祀,令州裏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兇服者。以及郊野,大師、大賓客亦如之。”
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一:“郊野……鄭眾曰:‘《司馬法》雲:王國百裏為郊,二百裏為州,三百裏為野。’”
2.泛指城邑之外的地方。
漢王符《潛夫論·潛嘆》:“及歡愛、茍媚、佞說、巧辨之惑君也,猶炫燿君目,變奪君心,便以好為醜,以鹿為馬;而況於郊野之賢、闕外之士,未嘗得見者乎?”唐韓愈《舉馬摠自代狀》:“市井之間,盜賊未斷;郊野之外,疲瘵尚多。”
清孫枝蔚《秋村》詩:“殘暑清郊野,農婦共安寧。”
王汶石《大木匠》:“整整三十多天,哪裏也沒去過。郊野,在他的眼前,已經換了另一種裝束。”
3.《周禮》指鄉遂大夫與公邑大夫的並稱。
《周禮·夏官·大司馬》:“鄉遂載物,郊野載旐。”
鄭玄註:“郊謂鄉遂之州長縣正以下也;野謂公邑大夫。”
賈公彥疏:“‘鄉遂之州長縣正以下也’者,郊內有六鄉,州長已下;郊外有六遂,縣正已下,故知言郊有此二等人也。雲‘野謂公邑大夫’者……公邑皆有大夫治之。故《司馬法》雲:‘二百裏如州長,四百裏五百裏如縣正。’是公邑大夫也。”
阅读:112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