鏽
鏽字的筆畫:21畫;
(鏽,銹)
xiù
ㄒ〡ㄡˋ
〔《集韻》息救切,去宥,心。〕
1.亦作“銹”。金屬表面所生的氧化物。鐵銹呈紅黃色,銅銹呈綠色。
明劉基《雜詩》之十七:“誰謂蚊虻微,積鏽能銷鐵。”
曹禺《原野》序幕:“有一些野草,並且堆著些生銹的鐵軌和枕木。”
2.亦作“銹”。生銹。
宋陳翥《桐譜·器用》:“沙木齧釘,久而可脫;桐木則粘而不鏽,久而益固。”
清周亮工《射烏樓紀事》詩:“聞道捷書朝夕達,寶刀銹盡未堪藏。”
聞一多《死水·荒村》:“鐮刀讓它銹著快銹成了泥。”
3.亦作“銹”。亦形容發黃如銹。
清二石生《十洲春語·飲玉立詞龕醉歌贈潤卿》:“燕子已老桃花飛,看到苔根鏽蒼雨。”
4.亦作“銹”。農作物生銹病。
趙樹理《地板》:“沒秀穗的,跟抓地草銹成一片,活著的像馬鬃,死了的像魚刺,三畝地打了五鬥。”
5.通“肅”。參見“鏽然”。
阅读:141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