攖
簡體攖字的筆畫:14畫;繁體攖字筆畫:20畫。
(攖,攖)
yīng
〡ㄥ
〔《廣韻》於盈切,平清,影。〕
1.纏繞。
《墨子·經上》:“攖相得也。”
畢沅校註引《玉篇》:“攖,結也。”
《淮南子·繆稱訓》:“勿撓勿攖,萬物將自稱。”
高誘註:“攖,纓。”
唐羅隱《途中寄懷》詩:“兩鬢已衰時未遇,數峰雖在病相攖。”
2.擾亂。
《莊子·庚桑楚》:“不以人物利害相攖。”
陸德明釋文引《廣雅》:“攖,亂也。”
唐吳筠《高士詠·老萊夫妻》:“杳然從我顧,豈為物所攖。”
金王若虛《生日自祝》詩:“萬事不我攖,一心常自得。”
清譚嗣同《仁學》二十:“金玉貨幣與夫六府百產之饒,誠何足攖豪傑之心胸。”
3.迫近;觸;觸犯。
《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宋蘇軾《思治論》:“商君之變秦法也,攖萬人之怒,排舉國之說,勢如此其逆也。”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摺:“若不是爹爹照覷,把您孩子擡舉,可不的二十年前早攖鋒刃,久喪溝渠。”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夢狼》:“邑宰楊公,性剛鯁,攖其怒者必死。”
郭沫若《蒲劍集·屈原考》:“何物方士,敢攖此暴君之威!”
4.攫取。
唐獨孤授《斬蛟奪寶劍賦》:“彼挐空攖霧之狀,當一明一晦之際。”一本作“攫”。
明馬愈《馬氏日抄·擒虎》:“﹝孫明﹞為虎攖坐身下,眾以剛叉逗其口,使不傷人。”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二·神女廟神鴉》:“﹝予﹞至十二峰,果有鴉十餘,往來旋繞,以肉食投之,即攖去,十不失一。”端木蕻良《鄉愁》一:“那不是你老叔拿來的一把扇子,讓房東的小狗給攖了去嗎?”
5.受;遭受;招致。
明無名氏《四賢記·赴選》:“他家攖兵燹,倚孤孀情殊可憐。”
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二:“﹝金聖嘆﹞恐通籍後,或以官事攖刑戮。”
葉靈風《女媧氏之遺孽》:“假若真能漸漸地氣絕,從此不攖一切煩惱,倒也是我所樂求的。”
阅读:132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