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煞

ok8.org > 詞典 > 避煞

舊時迷信,謂人死之後若幹日,魂隨煞返歸生時之宅,是日家人外出回避叫“避煞”。

宋俞文豹《吹劍四錄》:“避煞之說,不知出於何時。按唐太常博士呂才《百忌歷》,載喪煞損害法:如巳日死者,雄煞;四十七日回煞;十三四歲女,雌煞。出南方第三家,煞白色。男子或姓鄭、潘、孫、陳,至二十日及二十九日兩次回喪家,故世俗相承,至期必避之。”

明戴冠《濯纓亭筆記》:“今世陰陽家以某日人死,則於某日煞回……是日,喪家當出外避之,俗雲避煞。”

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偏傍之書,死有歸殺,子孫逃竄,莫肯在家”劉盼遂註:“殃煞之事,載籍所不恒見,惟徐鉉《稽神錄》雲:‘彭虎子少壯有膂力,嘗謂無鬼神。母死,俗巫戒之曰:“某日殃煞當還,重有所殺,宜出避之。”合家細弱,悉出逃匿,虎子獨留不去。夜中有人推門入,虎子遑遽無計;先有甕,便入其中,以板蓋頭,覺母在板上坐,有人問:“板下無人耶?”母曰:“無。”及去。’是避煞逃竄,至五代時猶然矣。”亦稱“避放”。

宋洪邁《夷堅乙誌·韓氏放鬼》:“江浙之俗信巫鬼,相傳人死則其魄復還,以其日測之,某日當至,則盡室出避於外,名為避放。”

何卓點校:“﹝放﹞,陸本作煞。”

阅读:1262

●避煞(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