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蕭

簡體蕭字的筆畫:11畫;繁體蕭字筆畫:16畫。

(蕭,蕭)

xiāo

ㄒ〡ㄠ

〔《廣韻》蘇彫切,平蕭,心。〕

亦作“肅”。

1.蒿類植物的一種。即艾蒿。

《詩·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陸璣疏:“今人所謂荻蒿者是也。或雲牛尾蒿,似白蒿。白葉,莖麤,科生,多者數十莖。”

《南齊書·倖臣傳·紀僧真》:“僧真夢蒿艾生滿江,驚而白之。

太祖曰:‘詩人採蕭,蕭即艾也。蕭生斷流,卿勿廣言。’”唐韓愈《秋懷詩》之二:“白露下百草,蕭蘭共雕悴。”

2.蕭條冷落;淒涼。

晉劉伶《北芒客舍》詩:“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

唐李商隱《為濮陽公陳情表》:“雖馬援據鞍,尚能矍鑠,而班超覽鏡,不覺蕭衰。”

明張煌言《愁泊》詩:“蕭風苦雨逐潮來,慘淡危舟倍足哀。”

清黃景仁《雜詠》之一:“天長滄海闊,何以度蕭時。”

3.稀疏。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愁萬種,醉鄉中兩鬢蕭。”

4.指蕭斧。

《鶡冠子·天權》:“究賢能之變,極蕭楯之元。”

陸佃註:“蕭,蕭斧也。”參見“蕭斧”。

5.見“蕭森”。

6.見“蕭然”。

7.通“肅”。參見“蕭牆”、“蕭斧”。

8.古國名。

春秋時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公元前597年滅於楚。後仍為宋邑。

阅读:1464

●蕭(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