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問
(審問,審問)
1.詳細地問。謂在學問的探究上,深入追求。
《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宋葉適《題朱晦庵帖》:“方急迫了劇邑,乃不忘博學審問之功,他日聞其政,必異於今人也。”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常成二公》:“每歲二月上丁,習舞釋菜。是日,舉學士之版,視其藝之上下,審問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導之,講論以勗之。”
2.引申指精審的見解。
明宋濂《<杜詩舉隅>序》:“而《孝經》、《易》、《書》、《詩》……各有審問,不但箋杜詩而已也。”
3.詳細詢問。
金王若虛《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職,必先審問其同僚者何如人。”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三摺:“元來我嫂嫂門前等,他是個婦人家,無燭從來不夜行,我出門去審問個分明。”
4.審訊。
宋蘇軾《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劄子》:“當時執政,若且令邊臣審問鬼章等,以阿裏骨當立不立。”
元劉壎《隱居通議·雜錄》:“和復審問,乃謂曰:‘汝固非劫江賊,然何得隱諱東鄰贖契錢八百千。’”巴金《關於<神·鬼·人>》:“我在神田區警察署受到審問的時候,有人問我怎樣在普江認識他。”
5.確實的消息。
《三國誌·蜀誌·黃權傳》:“蜀降人或雲誅權妻子,權知其虛言,未便發喪,後得審問,果如所言。”
《晉書·宣帝紀》:“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審問。”
《宋書·廬陵王義真傳》:“初,高祖聞青泥敗,未得義真審問,有前至者訪之,並雲闇夜奔敗,無以知存亡。”
阅读:105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