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敵愾
【拼音】:tóng chóu dí kài
【解釋】: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示例】:因為讀者大眾的對於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評”或“批判”者~的。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
【近義詞】:同仇敵慨
【反義詞】:
【英文】: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enemy
【日文】:共通 (きょうつう)の敵にはげしい憤 (いきどお)りをいだく
【法文】:nourrir la plus grande haine contre l'ennemi commun
【德文】:im Haβ gegen den Feind vereint sein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流傳一首歌謠,歌詞大意是:國王興兵打仗,快把刀槍修好,我與你共同對付仇敵。公元前623年,衛國的寧俞出使魯國,魯文王設宴招待他,並讓樂工演唱周天子酬謝諸侯的《湛露》和《彤弓》以表示願意結盟共同對付外敵
亦作“同仇敵慨”。
語本《詩·秦風·無衣》:“與子同仇。”
《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孔穎達疏:“當王所怒,謂往征伐之。”後以“同仇敵愾”指全體一致地痛恨、打擊敵人。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中國之前途及國民應盡之責任》:“我有軍備,我自整之。乃同仇敵愾之軍國民,非殘屠同胞之劊子手也。”
瞿秋白《亂彈·狗樣的英雄》:“一望見穿上制服的人,就發生同仇敵愾之心,馬上想動手收拾掉他。”
郭澄清《大刀記》第五章:“﹝人民﹞為了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正在同仇敵愾,英勇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讀者大眾的對於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評’或‘批判’者同仇敵慨的。”
阅读:133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