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貉

貉字的筆畫:13畫;

I

ㄏㄜˊ

〔《廣韻》下各切,入鐸,匣。〕

獸名。外形似狐,毛棕灰色。穴居於河谷、山邊和田野間,晝伏夜出,食魚、鼠、蛙、蝦、蟹和野果等。是一種重要的毛皮獸。現北方通稱貉子。

《逸周書·世俘》:“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貓二……貉十有八。”

《周禮·考工記序》:“橘踰淮而北為枳,鴝鵒不踰濟,貉踰汶則死,此地氣然也。”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貉》:“貉生山野間。狀如貍,頭銳鼻尖,斑色。其毛深厚溫滑,可為裘服。與獾同穴而異處,日伏夜出,捕食蟲物,出則獾隨之。”徐珂《清稗類鈔·動物·貉》:“貉,亦作貉,似貍,銳頭尖鼻。性好睡,日伏夜出,捕食蟲類。毛色斑駮,其文上圓下方,質深厚溫滑,可為裘。”

II

háo

ㄏㄠˊ

見“貉子”、“貉絨”。

III

ㄇㄛˋ

〔《廣韻》莫白切,入陌,明。〕

同“貊”。

1.古代北方部族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

鄭玄註引鄭司農曰:“北方曰貉狄。”

《史記·匈奴列傳》:“趙襄子踰句註而破並代,以臨胡貉。”

司馬貞索隱:“貉即濊也。”

章炳麟《訄書·原人》:“東北絕遼水,至乎挹婁,豸種曰貉。”

2.北方古國名。

《漢書·高帝紀上》:“北貉、燕人來致梟騎助漢。”

顏師古註:“應劭曰:‘北貉,國也。梟,健也。’……貉在東北方,三韓之屬皆貉類也,音莫客反。”

IV

ㄇㄚˋ

〔《集韻》莫駕切,去禡,明。〕

通“禡”。

古代軍中祭名。

《周禮·夏官·大司馬》:“遂以蒐田,有司表貉。”

鄭玄註:“表貉,立表而貉祭也……鄭司農雲:‘貉,讀為禡。禡,謂師祭也。書亦或為禡。’”

阅读:986

●貉(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