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
塌字的筆畫:13畫;
I
tā
ㄊㄚ
〔《集韻》託盍切,入盍,透。〕
1.坍塌;塌陷。
唐杜甫《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忽憶雨時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飲令心哀。”
仇兆鰲註:“塌,傾穨也。”
《儒林外史》第七回:“那對過河灘塌了幾尺。”
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六章:“這麽說,村裏天塌下來,你也不管了?”歐陽山《高幹大》第一章:“下上幾場大雨,咱們的房子也要塌的。”
2.落下。
唐溫庭筠《鴻臚寺有開元中錫宴堂樓臺池沼雅為勝絕荒涼遺趾僅有存者偶成四十韻》:“敗荷塌作泥,死竹森如槍。”
《西遊記》第三二回:“那個哭喪棒重,擦一擦兒皮塌,挽一挽兒筋傷。”
3.減;掉;垮。
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摺:“把馬牽到後頭,與我細切草爛煮料,把馬餵著,不要塌了膘。”
沙汀《意外》:“因為京滬一帶受到的打擊最大,但運動並沒有就因此塌下去,還在繼續發展。”
4.謂農田初耕。
元王禎《農書》卷二:“耕地之法,未耕曰生,已耕曰熟,初耕曰塌,再耕曰轉。”
5.貼緊。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三摺:“塌著那臭屍骸,一壁穩坐的!”
《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那條褲子濕漉漉的塌在身上的,叫人怎麽受呢?”
6.凹下的;低而扁的。
丁玲《水》三:“塌鼻就和著一些別處的年青的農人,常常在群眾中講著這些話。”如:塌鼻梁。
7.平息;安定。
沈從文《泥塗》:“天明後,火勢已塌下去了,他還不知道,盡來去嚷著,要看熱鬧的幫忙。”
浩然《機靈鬼》:“同誌,你就塌下心吧,沒錯兒。”
8.量詞。
張天翼《春風》:“臉上留下一個球印--一塌泥,糊得面目都瞧不清楚了。”
II
dā
ㄉㄚ
〔《集韻》敵盍切,入盍,定。〕
1.下垂貌。猶今北方方言的耷拉。參見“塌翼”。
2.處所,地方。古白話中多作“搭”。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摺:“哎喲天哪,但不知那塌兒裏,把我來磨勒死!”
阅读:126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