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藉
(顧藉,顧藉)
1.顧念,顧惜。
三國魏劉劭《人物誌·材理》:“故善難者,徵之使還;不善難者,淩而激之。雖欲顧藉,其勢無由。”
唐韓愈《上留守鄭相公啟》:“不啻如棄涕唾,無一分顧藉心。”
宋史達祖《玉樓春·社前一日》詞:“雨前穠杏尚娉婷,風後殘梅無顧藉。”
2.猶顧忌。
《新唐書·外戚傳·王仁皎》:“守一沓墨無顧藉,財蓄巨萬,皆籍入於官。”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鬧鄰罵坐、無忌憚、無顧藉者,則謂之有氣。”
章士釗《蘇報案始末記敘》:“傍晚而夢坡至,出語壯烈,較前頓若兩人。並毅然執余手曰:‘本報恣君為之,無所顧藉。’”
阅读:123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