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
1.指高度與深度。
《文選·盧諶<贈劉琨>詩》:“每憑山海,庶覿高深。”
李善註:“李斯上書曰:‘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宋陳鵠《耆舊續聞》卷四:“子長謂‘上會稽,探禹穴’,言極其高深也。探者,取極深之義。”
清沈大成《<九章>解》:“以句股中容方容圜,求山水之高深,城塗之廣遠。”
2.高的和深的。指高山和江海。
《文選·謝朓<郡內高齋閑坐答呂法曹>詩》:“結構何迢遰,曠望極高深。”
李善註:“高深,謂江山也。”
呂延濟註:“言遠盡見江山也。”
3.指山峰與山谷。
唐蕭穎士《遊馬耳山》詩:“高深變氣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煙雨潤,登崖雲日明。”
4.高大深邃。
唐高適《同郭十題楊主簿新廳》詩:“華館曙沈沈,惟良正在今。用材兼柱石,開物像高深。”
5.指夜深之時。
唐杜甫《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宴》詩:“燈光散遠近,月彩靜高深。”
仇兆鰲註:“更深月出。”
6.水平高,程度深(多指學問、技術的造詣)。
宋歐陽修《答陳知明書》:“嘗辱示詩及書,讀而愛之不已,以謂閎博高深,必有放縱奔馳而可喜者。”
明方孝孺《贈周禮素序》:“聖人之道雖高深博大,然其要不過乎脩己以治人。”
老舍《駱駝祥子》七:“在政治上,藝術上,他都並沒有高深的見解。”
7.指學問博大精深的人。
清顧炎武《與潘次耕劄》:“接手書,具感急難之誠,尤欽好學之篤。顧惟鄙劣,不足以裨助高深,故從遊之示,未敢便諾。”
8.高低深淺的略語。
唐張九齡《題畫山水障》詩:“良工適我願,妙墨揮巖泉。變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宋曾鞏《謝中書舍人表》:“豈伊凡庶,可測高深。”
阅读:107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