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脤

脤字的筆畫:11畫;

shèn

ㄕㄣˋ

〔《廣韻》時忍切,上軫,禪。〕

古代祭社用的生肉。一說,泛指祭社用的肉。

《穀梁傳·定公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

《左傳·閔公二年》:“帥師者受命於廟,受脤於社。”又《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後因以“受脤”指奉命帥師出征。

《後漢書·皇甫嵩朱俊傳論》:“皇甫嵩、朱俊並以上將之略,受脤倉卒之時,及其功成師剋,威聲滿天下。”

唐駱賓王《雜曲歌辭·從軍中行路難之二》:“天子按劍徵餘勇,將軍受脤事橫行。”

清鈕琇《觚賸·圓圓》:“天子尚隆推轂之儀,將軍獨耑受脤之柄。”參見“脤膰”。

阅读:1256

●脤(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