攛
簡體攛字的筆畫:15畫;繁體攛字筆畫:21畫。
(攛,攛)
cuān
ㄘㄨㄢ
〔《集韻》七丸切,平桓,清。〕
〔《廣韻》取亂切,去換,清。〕
1.拋擲。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人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將老王屍首攛入澗中。”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摺:“我一隻手揪住那廝黃頭髮,一隻手把腰腳牢掐,我可敢滴溜撲活攛那廝在馬直下。”
《三國演義》第四回:“儒大怒,雙手扯住太後,直攛下樓。”
《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如今把井面石撬起來,把這些個無用的死和尚都攛下去。”
2.慫恿,教唆。
明葉憲祖《碧蓮繡符》第四摺:“相公衣錦回家,被人攛得高興,娶了四五個偏房。”
茅盾《腐蝕·九月十九日》:“在這個地方,人人是笑裏藏刀,攛人上屋拔了梯子,做就圈套誘你自己往裏鑽。”參見“攛掇”。
3.奔跑;逃竄。
《宣和遺事》後集:“是時曹勉自河北攛歸。”
明賈仲名《蕭淑蘭》第四摺:“來往官媒,一戔地錦繡攢,人亂攛,親屬交錯,羅綺彌漫。”
《水滸傳》第十八回:“隻好聲東擊西,等那廝們亂攛,便好下手。”
《孽海花》第二六回:“眼犄角裏仿佛看見一個黑人,向房門外直攛。”
4.交上。特指參加科舉考試完了卷子。
元喬吉《金錢記》第二摺:“曾向貢院中攛了卷,金榜上將名顯。”
元張壽卿《紅梨花》第四摺:“不想今年他攛過卷子,一舉成名,得了頭名狀元。”
5.湊集。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三十、五十家攛來,比及儹到,是幾箇齋供。”
6.混雜;摻雜。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正在禁架不定之際,隻見這個李三不知在那裏走將進去,也攛在裏頭了,抓起色子,便待要擲下去。”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江南八》:“其狡者多用贗銀,有攛銅……灌鉛。”
7.長出;伸出。
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四八:“﹝堇堇菜﹞葉似鈹箭頭樣,而葉蒂甚長。其後,葉間攛葶,開紫花。”
8.謂氣味濃烈透入鼻內。
明湯顯祖《紫釵記·河西款檄》:“燒下些大尾子羊好不攛人的鼻。”
9.急促或匆忙地做。如:他做事總是臨時現攛。
10.方言。發怒;發脾氣。也寫作“躥”。如:老婆兒攛啦:“你……你成心氣死我呀!”
11.用同“躥”。跳。
《水滸傳》第二三回:“那個大蟲……從半空裏攛將下來。”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隻因兩家都被二盜所殺,小婦人攛入水中,遇救得活。”
《鏡花緣》第三七回:“唐敖駝了林之洋將身一縱,攛上牆頭,四處眺望。”
12.將食物放到沸水裡稍微煮一下就撈出來。
宋吳自牧《夢粱錄·分茶酒店》載有“攛香螺”、“攛望潮青蝦”、“攛鱸魚清羹”、“攛小雞”、“清攛鵪子”、“科頭攛魚肉”等。
13.宋金元時捶丸遊戲中擊球的長棒。
元無名氏《丸經·承式》:“讓采索窩,忘攛成算。”註:“手中無攛者,算輸一籌。”
元無名氏《丸經·試藝》“權有立者,蹲者,行者,飛者”註:“攛當立而運……行者,攛棒是也。”
阅读:149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