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
簡體輯字的筆畫:13畫;繁體輯字筆畫:16畫。
(輯,輯)
jí
ㄐ〡ˊ
〔《廣韻》秦入切,入緝,從。〕
亦作“揖”。“緝”的被通假字。
1.車輿。
《列子·湯問》:“推於禦也,齊輯乎轡銜之際。”
殷敬順釋文:“《說文》雲:‘輯,車輿也。’此言造父善禦,得車輿之齊整在於轡銜之際。”
2.斂,收斂。
《書·舜典》:“望於山川,遍於群神,輯五瑞。”
孔傳:“輯,斂也。”
《禮記·喪大記》:“授大夫世婦杖。子大夫寢門之外杖,寢門之內輯之。”
鄭玄註:“輯,斂也。斂者,謂舉之不以柱地也。”
宋蘇軾《入寺》詩:“曳杖入寺門,輯杖挹世尊。”
3.和悅;和睦。
《詩·大雅·板》:“辭之輯矣,民之洽矣。”
鄭玄箋:“辭,辭氣,謂政教也。王者政教和說,順於民,則民心合定。”
《後漢書·劉焉傳》:“韙因人情不輯,乃陰結州中大姓。”
李賢註:“輯,和也。”
4.安定;使安定。
《漢書·食貨誌下》:“時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千裏負擔餽饟,率十餘鍾致一石,散幣於邛僰以輯之。”
顏師古註:“輯與集同,謂安定也。”
《南史·毛喜傳》:“淮左新平,邊人未輯,周氏始吞齊國,難與爭鋒,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長之術也。”
《周書·文帝紀上》:“西輯氐羌,北撫沙塞,還軍長安,匡輔魏室,此桓文舉也。”
唐皇甫澈《賦四相詩·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北征戮驕悍,東守輯攜貳。”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滬瀆唱和詩〉序》:“公則秉和以輯眾心,主靜以孚眾誌。”參見“輯睦”。
5.成。
《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以《那》為首,其輯之亂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韋昭註:“輯,成也。凡作篇章,篇義既成,撮其大要為亂辭。”
《三國誌·魏誌·武帝紀》:“初,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
《南史·宋紀上·武帝》:“義眾既集,文武爭先,鹹謂不有一統,則事無以輯。”
6.聚合,集聚。
《韓非子·說林下》:“左史倚相謂子期曰:‘雨十日,甲輯而兵聚,吳人必至,不如備之。’”陳奇猷集釋:“輯、集同。謂因雨不戰,甲胄不衣,兵器不執,皆集聚而置之。”
《漢書·薛宣傳》:“加詆欺,輯小過成大辟,陷死刑,違明詔,恐非法意,不可施行。”
顏師古註:“輯與集同。集,合也。”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鳩經始之黎民,輯農功之暇豫。”
李善註:“輯,集也。”
7.纂集;編輯。
《國語·晉語八》:“及為成師,居太傅,端刑法,輯訓典,國無姦民。”
俞樾《群經平議·國語二》:“輯訓典,謂集合先代之訓辭及其典禮也。”
《漢書·藝文誌》:“《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清戴名世《〈四逸園集〉序》:“泗州王蒙修先生既以其身殉國難,閱三十餘年而其孫某輯其詩與文若幹篇,雕刻之以行於世。”
朱自清《中國歌謠·歌謠釋名》:“楊慎輯《古今風謠》,杜文瀾輯《古謠諺》。”
8.指整套書籍的一部分。如:這部叢書分為十輯,每輯五本。
9.整修,補合。
《漢書·朱雲傳》:“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禦史將雲下,雲攀殿檻,檻折……及後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顏師古註:“輯與集同,謂補合之也。”
10.通“緝”。連綴。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王先慎集解:“《藝文類聚》、《禦覽》引均作‘緝以翡翠’。”
陳奇猷集釋:“緝、輯字通。”
11.通“楫”。劃船的槳。參見“輯濯”。
12.通“戢”。參見“輯首”。
阅读:100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