薀蓄
1.積聚。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眾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將薀。薀蓄,民將生心。生心,同求將合。君必悔之!”宋王安石《賀章參政啟》:“伏惟參政諫議,素所薀蓄,實在生民。”
清劉大櫆《心知》:“夫天下之人,蓋無一不在吾心薀蓄之中。”
魯迅《墳·雜憶》:“我覺得中國人所薀蓄的怨憤已經夠多了,自然是受強者的蹂躪所致的。”
2.薀藏;積蓄。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眾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將薀。薀蓄,民將生心。生心,同求將合。君必悔之!”宋王安石《賀章參政啟》:“伏惟參政諫議,素所薀蓄,實在生民。”
清劉大櫆《心知》:“夫天下之人,蓋無一不在吾心薀蓄之中。”
魯迅《墳·雜憶》:“我覺得中國人所薀蓄的怨憤已經夠多了,自然是受強者的蹂躪所致的。”
3.指薀藏的思想、感情等。
唐杜荀鶴《秋宿山館》詩:“薀蓄天然性,澆訛世惡真。”
明張居正《辛未進士題名記》:“道德有諸中,於是以宣其薀蓄,則為有德之言。”
清惲敬《孫九成墓誌銘》:“君年十八……為詩以清雅有薀蓄為宗。”
魯迅《華蓋集續編·不是信》:“不免招我說幾句費話的不過是他對鏡裝成的姿勢和‘爆發’出來的薀蓄,但又即刻掩了起來,關上大門。”
阅读:114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