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
姐字的筆畫:8畫;
I
jiě
ㄐ〡ㄝˇ
〔《廣韻》茲野切,上馬,精。〕
亦作“媎”。
1.稱母親。
《說文·女部》:“蜀謂母曰姐。”參見“姐姐”。
2.女兄。
唐李白《寄東魯二稚子》詩:“小兒名伯禽,與姐亦齊肩。”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婦女稱姐》:“近世多以女兄為姐,蓋尊之也。”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你四姐怎麽又不改嫁啦?”參見“姐姐”。
3.稱本族或親戚中同輩而年長於己的女性。如:表姐;堂姐。
4.對一般的同輩女性的敬稱。如:張姐;李姐。
5.女名用字。如魏文帝時有名妓謇姐,唐有名妓寵姐,《紅樓夢》中有巧姐,現代戲曲中有劉三姐等。
6.指妓女。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常言‘姐愛俏,鴇愛鈔’。你多拿些銀子出來打動他,不愁他不用心。”
II
jù
ㄐㄩˋ
〔《集韻》將豫切,去禦,精。〕
嬌,驕縱。
漢王符《潛夫論·述赦》:“孺子可令姐。”
晉嵇康《幽憤詩》:“恃愛肆姐,不訓不師。”
III
z·
ㄗˇ
〔《集韻》蔣氏切,上紙,精。〕
漢代少數民族名,屬西羌。如彡姐、蕩姐。參見《漢書·馮奉世傳》。
阅读:128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