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所字的筆畫:8畫;
su·
ㄙㄨㄛˇ
〔《廣韻》疏舉切,上語,生。〕
1.處所;地方。
《詩·魏風·碩鼠》:“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莊子·庚桑楚》:“老子曰:‘子自楚之所來乎?’”唐韓愈《送李六協律歸荊南》詩:“早日羈遊所,春風送客歸。”
《紅樓夢》第六八回:“﹝尤二姐﹞倒也安心樂業的,自為得所。”
沙汀《航線》:“他們回轉身,找自己的隱蔽所去了。”
2.道理;方法。
《禮記·哀公問》:“今之君子……午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
鄭玄註:“所,猶道也。”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聽聰視明,一似堯禹。生知法式,動得理所。”
3.宜;適宜。
《易·繫辭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晏子春秋·問下二七》:“不庶幾,不要幸,先其難乎而後幸,得之時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謂保其身矣。”
張純一校註:“所,猶宜也。”
《後漢書·光武帝紀》:“乃至煩擾道上,疲費過所。”
《晉書·謝玄傳》:“又泰山太守張願舉郡叛,河北騷動,玄自以處分失所,上疏送節,盡求解所職。”
4.用作官衙或公家其他辦事機構的名稱。
唐喻鳧《寄劉錄事》詩:“今在提綱所,應難掃石眠。”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所之名見於六朝永昌二年置犧所,又有錢所,天監中有刻漏所。”
《元史·食貨誌二》:“太宗甲午年,始立徵收課稅所。”如:派出所;招待所;診療所。
5.元、明、清時駐軍和屯田軍的一種建制。
《元史·兵誌二》:“睿宗在潛邸,嘗於居庸關立南、北口屯軍,僥巡盜賊,各設千戶所。”
《明史·兵誌二》:“天下既定,度要害地,係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
《清史稿·食貨誌一》:“﹝乾隆﹞四十一年,令葉爾羌成丁餘回,特畀耕地編戶,凡千五百戶為一所,三千戶為一衛。”
6.猶時。
《墨子·節用上》:“其欲蚤處家者,有所二十年處家;其欲晚處家者,有所四十年處家。”
王念孫《讀書雜誌·墨子二》:“所,猶時也。”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連瑣》:“隸捉石以投,驟如急雨,中楊腕,不能握刃。方危急所,遙見一人,腰矢野射。審視之,王生也。”
7.意。謂流露的情態。
《漢書·董賢傳》:“上有酒所,從容視賢笑,曰:‘吾欲法堯禪舜,何如?’”王先謙補註:“酒所,猶酒意。”
《漢書·周亞夫傳》:“此非不足君所乎?”楊樹達《古書疑義舉例續補》卷二:“所者,意也;不足君所者,於君意有不足者也。”
8.一切,所有。參見“所事”。
9.可,可以。
《晏子春秋·雜下十》:“聖人非所與熙也。”
張純一校註引王引之《經傳釋詞》:“言聖人不可與戲也。”
《文子·道德》:“老子曰:民有道,所同行;有法,所同守。義不能相固,威不能相必,故立君以一之。”
《史記·淮陰侯列傳》:“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按,《漢書·韓信傳》“所”作“可”。
10.不定數詞,表示大概的數目。
《書·君奭》:“率惟茲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
《史記·李將軍列傳》:“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裏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
《漢書·郊祀誌》:“建章、未央、長樂宮鐘虡銅人皆生毛,長一寸所。”
漢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精物妖怪百端》:“北部督郵西平郅伯夷年三十所,大有才決,長沙太守郅君章孫也。”
清錢謙益《鎮遠侯勛衛顧君墓表》:“﹝顧承學﹞賜雲肩飛魚服,與春餅之宴。宴之不舉者,三十年所矣。”
11.代詞。表示近指。相當於“此”。
《呂氏春秋·審應》:“齊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愛之心也。”
陳奇猷校釋引金其源曰:“所,本猶‘是’。”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
12.代詞。表示疑問。
《史記·張丞相列傳》:“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後有卻邪?’”
《漢書·燕剌王劉旦傳》:“問帝崩所病?”顏師古註:“因何病而崩。”
13.量詞。用於地點、位置。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刺足陽明脈,左右各三所,病旋已。”
《漢書·五行誌下之上》:“文帝元年四月,齊楚地山二十九所同日俱大發水。”
14.量詞。用於計量建築物。
漢班固《西都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水滸傳》第二回:“當時轉入林子裏來看時,卻是一所大莊院。”
朱自清《羅馬》:“浴場都造得好,這一所更其華麗。”
15.量詞。用於其他物件。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河水四》:“岸上並有廟祠,祠前有石碑三所。”
《敦煌變文集·搜神記》:“我臥處床西頭函子中,有子書七卷,彈琴玉爪一枚,紫檀如意杖一所,與弟為信。”
石震《踏察記事》:“這兒有一所不知什麽人留下的小馬架。”
16.副詞。猶尚,還。
唐高適《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知君悟此道,所未披袈裟。”
唐柳宗元《韋道安》詩:“朅來事儒術,十載所能逞。”
17.連詞。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假若”。古代常用於盟誓中。
《書·牧誓》:“爾所弗勖,其於爾躬有戮!”
《詩·鄘風·墻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論語·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18.連詞。表示承接,相當於“而”。
漢王充《論衡·說日》:“《易》曰:‘日月星辰麗乎天,百果草木麗於土。’麗者,附也,附天所行。”
19.助詞。表示結構。與動詞相結合組成名詞性詞組。
《詩·鄘風·載馳》:“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左傳·昭公四年》:“召而見之,則所夢也。”
《漢書·王嘉傳》:“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時之所重,僕之所輕。”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折過牆隅,迷其所往。”
20.助詞。相當於“之”、“的”。
《史記·平準書論》:“《禹貢》九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納職焉。”
《史記·六國年表》:“或曰:‘東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
21.助詞。表示語氣。多與表被動的介詞“為”配合使用。
《漢書·霍光傳》:“衛太子為江充所敗。”
《三國誌·魏誌·武帝紀》:“太祖為流矢所中。”
22.助詞。用於前置賓語後。多與“唯”配合使用,相當於“是”。
《國語·晉語四》:“除君之惡,唯力所及。”
《列子·湯問》:“造父曰:‘唯命所從。’”
23.助詞。用於句中補湊音節。
《左傳·成公二年》:“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
《戰國策·趙策四》:“竊自恕,而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郤也。”
《史記·李將軍列傳》:“﹝李陵﹞嘗深入匈奴二千餘裏,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
24.象聲詞。參見“所所”。
25.姓。
漢代有所忠。見《漢書·食貨誌下》。
阅读:363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