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
簡體幣字的筆畫:4畫;繁體幣字筆畫:14畫。
(幣,幣)
bì
ㄅ〡ˋ
〔《廣韻》毗祭切,去祭,並。〕
1.繒帛。古代常用作祭祀或饋贈的禮品。
《書·召誥》:“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孔傳:“惟恭敬奉其幣帛用供待王,能求天長命。”
《儀禮·聘禮》:“幣美則沒禮。”
鄭玄註:“幣,謂束帛也。”
《宋史·理宗紀五》:“賈似道賜金器千兩,幣千匹。”
明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乃裹以玄黃之幣,藏茲山之下。”
2.泛指祭品。
宋範成大《吳船錄》卷上:“相傳下有淵水,神龍所居,凡七十二洞,歲旱則禱於第三洞,初投香幣不應,則投死彘及婦人弊履之類。”
3.泛指車馬皮帛玉器等禮物。
《儀禮·士相見禮》:“凡執幣者不趨,容彌蹙以為儀。”
胡培翬正義:“散文則玉亦稱幣,小行人合六幣是也;對文則幣為束帛、束錦、皮馬及禽摯之屬是也。”
《國語·魯語上》:“哀姜至,公使大夫、宗婦覿用幣。”
4.貨幣。
《管子·國蓄》:“先王為其途之遠,其至之難,故託用於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濞倍德反義,誘受天下亡命罪人,亂天下幣。”
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幣,錢也。以私錢淆亂天下錢也。”
《漢書·食貨誌下》:“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救民。”
顏師古註:“凡言幣者,皆所以通貨物、易有無也,故金之與錢,皆名為幣也。”
5.贈送。
《莊子·說劍》:“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
《史記·趙世家》:“今以城市邑十七幣吾國,此大利也。”
張守節正義:“馮亭將十七邑入趙,若幣帛之見遺,此大利也。”
6.通“敝”。
《國語·魯語上》:“不腆先君之幣器,敢告滯積,以紓執事;以救弊邑,使能供職。”
王引之《經義述聞·幣餘之賦》:“古敝字多通作幣,《魯語》‘不腆先君之幣器’,即敝器也。”
阅读:129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