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
1.不務正業、遊蕩玩樂的青年人;二流子。
宋羅燁《醉翁談錄·韓玉父尋夫題漠口鋪》:“生平良自珍,羞為浪子負。”
《西遊記》第九一回:“街衢中有幾個無事閑遊的浪子,見豬八戒嘴長,沙和尚臉黑,孫行者眼紅,都擁擁簇簇的爭看。”
清李漁《意中緣·誑姻》:“誰想走到面前,不是讀死書的秀才,就是賣油腔的浪子。”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一章:“但可憐的素芳,不幸她爹趙得財舊社會是黃堡鎮上有名的浪子,把她爺留下的一份子殷實家業,毫不惋惜地抽進大煙葫蘆裏去了。”
2.流浪者。
明王錡《寓圃雜記》卷上:“﹝吳僧昇日南﹞長髮為浪子者數年,後復剃而歸。”
鄭振鐸《海燕·大佛寺》:“呵,我們那些無信仰者,終將如浪子似的,如秋葉似的萎落在飄流在外面麽?”
3.風流英俊、豪放不羈。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摺:“我隻道拂花牋打稿兒,原來他染霜毫不構思。先寫下幾句寒溫序,後題著五言八句詩……太聰明,太敬思,太風流,太浪子。”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一摺:“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聰明浪子,論姐姐這個模樣,正和王秀才是一對兒。”
《水滸傳》第六一回:“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頭知尾……北京城裏人口順,都叫他做浪子燕青。”
4.指風流子弟。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三六:“韓之純,輕薄不顧士行之人也,平日以浪子自名,喜嬉娼家,好為淫媟之語。”
《水滸傳》第二一回:“佳人有意村夫俏,紅粉無心浪子村。”
阅读:148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